宇宙|江晓原|里夫金的新世界观解决不了老问题( 三 )


换句话说 , 对选项三的“熵分析”表明 , 在很多情况下 , 环保其实是不环保的 。 里夫金遮遮掩掩得出了这个结论 , 他当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反对环保 。 而从避免熵增的角度来看 , 只有选项四才是可取的——关掉工厂 。 但这个选项实际上象征着人类为了减少地球的熵增而压抑自己的物欲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选项二或三 , 理由如下(里夫金没有提到这些理由):因为在今天 ,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是某一国的公民 , 而不是世界公民 , 任何人都很难站在世界公民的立场来做选择 。 因此以邻为壑的选项 , 在当前很多情况下 , 还是各国政府和公众都必然接受的选项 。
而选项三的合理性在于:我们既要繁荣发展 , 也要绿水青山 , 人类毕竟不是为了熵而活着的 , “以人为本”就不能将地球的熵看得比人类本身还重要 。 因此对污染的治理 , 还是应该理直气壮地进行 。 至于地球总熵的增大 , 可以通过从外部获取能量来抵制和逆转 。
熵视域下的新能源
要从地球外部获取能量 , 就直接引导到对各种新能源的“熵分析”了 , 这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认识 。
新能源中通常包括核能、水电、地热或潮汐发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转化能量等 。 如果使用“熵分析” , 那所有使用地球自身资源的新能源 , 都是在增大地球这个系统的熵 。 所以核能、水电、地热或潮汐发电等等 , 在熵视域下 , 都是不可取的 。 从理论上说 , 考虑到地球系统的熵增 , 这些新能源的供给归根结底也是有限的 。
核能——不管是现行的裂变核能还是一直在实验中的聚变核能——在新能源中的地位本来就有点勉强 , 在熵视域下它又增加了负分 , 但是在现阶段 , 大部分国家也只能抱着“与魔鬼同行”的心态姑且接受核电 。
真正的出路看来只有太阳能(风电和生物转化本质上还是利用太阳能) 。 因为对地球这个系统来说 , 利用太阳能是从外部获取能量 , 以此来帮助地球抵制熵增乃至逆行减熵 。 不过在熵的视域中 , 地球人类利用太阳能 , 在现阶段仍有不少不确定因素 。 主要的约束都来自目前的技术手段 。
目前要利用太阳能就离不开光伏设备 , 但生产光伏设备不仅要使用地球上的材料 , 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 这两方面都会明显导致地球系统的熵增 。 也就是说 , 我们想要利用太阳能来帮助地球减熵 , 却需要先承受制造光伏设备带来的熵增 。 那么两相抵消 , 太阳能带来的利益就会被削减 , 甚至得不偿失 。
另一个相当刚性的约束 , 是需要巨大的面积来采集尽可能多的阳光 , 而对每个国家来说国土面积终归是有限的 。 不过从长远来展望 , 这个约束还是有可能打破的 , 比如利用海洋或天空来拓展采集阳光的面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