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蓝科技观察】不掌握核心零部件 , 就难以定义产品 , 难言产业链安全 , 也难以彻底化解产业链被卡脖子的危局 。
尤其是当激光电视在全球市场近几年持续逆势增长 , 成为整个彩电市场一道别样多彩的风景线而商机倍增背后 , 潜在的危机也进一步凸显 。 即在激光器、芯片、镜头、抗光幕等核心器件仍没有完全摆脱进口 , 而这些组件占据原材料成本六成 。
当前 , 国产创新加速替代 ,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竞逐中 , 海信作为激光电视行业的领头羊 , 从研发之初到数次迭代至今十多年间 , 一直在追求激光电视产业链条关键零部件的“最优组合” 。
在海信的牵引下 , 中国彩电企业能否推动激光电视绕出液晶电视“缺屏少芯”的囧途?对此 , 业内普遍认为 , 目前激光显示企业在激光器、DLP芯片、精密光学镜片等关键零部件上还要突破 , 激光电视普及需要进一步降本和小型化 。
激光电视产业化发展不能只依赖一家企业 , 更需要国家战略支持 , 以群策群力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实际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 将激光显示确定为未来10年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型显示技术;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 , 明确加速激光显示的产业化进程;从2016-2018年科技部连续三年设立重点项目 , 支持激光显示(包括激光电视)整机、模组、器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的研发;2021年 , 激光显示用芯片被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预计三年国产化升至80%
激光电视核心部件国产化正加速 。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刘显荣透露 , 激光电视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国产化已经全面开展 , 预计3年内国产化比例将提升到80% 。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则在公开场合表示 , 我国激光电视产业链企业 , 正围绕芯片、高品质镜头、激光器、屏幕等核心部件进行技术升级开发 , 今后3年至5年 , 国内的激光显示将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 。 此前 , 许祖彦团队完成了中宣部委托、工信部下达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国家智库重大战略咨询课题 , 该课题提出建议:以激光显示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 百花齐放 , 开发诸如电子纸显示在电子书等领域、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技术在室内外大屏幕显示方面的特色市场 。
许祖彦认为 , 我国激光技术和产业已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 在关键材料、元件、技术、整机及专利等方面已具备自主可控发展产业的条件 。 从技术到产业 , 应该说 , 在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已有能力结束进口显示产线的历史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