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学家王贻芳:我们这一代没有诺贝尔奖 下一代一定会有( 四 )


“上海天文馆的建设花费3亿元 , 但中国连一台直径3米以上的光学天文望远镜都没有 。 ”他横向对比各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发现 , 在发达国家 , 很多企业都在资助基础研究 。 韩国企业在基础研究的投入中处于主导地位 , 使得韩国很多产业领先于世界 。 在日本 , 企业对基础科学的投入 , 也使日本拥有众多世界顶尖技术 , “日本从2000年起 , 基本每年一个诺贝尔奖 , 原因之一是离不开高端仪器的制造和使用 。 ”
他呼吁中国企业支持基础研究 , 弥补政府支持的不足 , 甚至可以像美国那样 , 设立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私人基金会 , “美国企业的超强竞争力 , 与他们一贯重视基础研究 , 特别是领域内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密不可分 。 ”
2019年 , 王贻芳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时说 , “我从事的中微子研究和粒子物理研究是‘无用’的科学 , 我们需要纯粹的好奇心 , 在纯粹的科学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中微子研究、大型环形对撞机都是出于这种目的 , 我们需要有这种重大科学意义的大科学装置 。 ”
直到现在 , 他依然在这条他认为确定无疑的路上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