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2100多年前,中国人已用北斗“导航”( 二 )


研究显示 ,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虽未标明比例尺 , 但经测算 , 其主区比例尺约为1:180000 , 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 , 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 , 所绘山脉和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这幅地图东半部分的方位角误差 , 仅为3%左右 。 在托勒密探索出球面投影和普通圆锥投影之前 , 这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地图精确测绘的一个突出成就 。
西汉基于“北斗导航”等观测和计算的地图制作技术 , 在后世不断发展 。 到了西晋 , 出现了成熟的地图理论与测绘方法 。 地理学家裴秀在前人的基础上 , 提出了名为“制图六体”的地图测量要素 , 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以及迂直(河流道路的曲折) , 跟现代地图要素已非常接近 。
与“制图六体”同时期 , 还出现了一种名为“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按比例尺绘制地图 , 绘图时 , 先在图上布满方格 , 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 , 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 。 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 , 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回望历史的长河 , 在光辉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 , 融合先民智慧独立发展出的地图测绘技术 , 离不开熠熠生辉、指引方向的“北斗导航” 。 (参与撰稿:李承穗、萧华)□采访人员 苏晓洲 谭畅 长沙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