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载有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10月16日进入预定轨道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打赢了我国空间站建造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 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2021年度5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 也为如期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 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今后一年两发会成为常态”
自遥十二、遥十三火箭起 , 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 , 进入值班状态的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 , 最快10天内就能实施应急救援发射 。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二F遥十三火箭 , 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于一身的火箭 , 刚刚结束了长达90天的应急值班“站岗” 。 实际上 , 从“起立就位”算起 , 这枚火箭足足“站”了5个多月 , 站立时长创中国火箭之最 。 那么 , 长时间站立是否会对火箭造成影响呢?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说 , 研制团队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 , 特别是对承力部件进行了专题分析 , 确认长时间保持竖立状态火箭不会受到影响 。
近30年来 , 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 , 共执行十余次任务 , 但一年完成两次载人发射 ,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 常武权介绍 , 长二F火箭不仅在今明两年计划执行4次发射任务 , 未来几年 , 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 在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运营过程中担纲重任 , 可以说“今后一年两发会成为常态” 。
火箭也要“精瞄准”
火箭精准入轨 , 发射前瞄准至关重要 。 瞄准就是要让火箭知晓初始方位 , 精度不仅关系火箭起飞滚转等动作 , 还关系火箭残骸能否落在划定落区范围内及飞船入轨精度等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塔架旁 , 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小房子 , 距离发射塔架约150米 , 正是火箭的瞄准间 , 这里就是火箭校毫厘之微、蓄千里之力的地方 。
长二F遥十三火箭地面支持系统发射队员王超介绍:“火箭转场前 , 瞄准人员要完成瞄准仪自检 , 核定近10个关键参数 , 并开展预瞄准试验 。 ” 以“角秒”为单位的瞄准仪 , 自检精确并非易事 。 王超说 , 1度等于3600角秒 , 瞄准仪精度达0.5角秒 。
火箭瞄准分为粗瞄和精瞄 , 几乎贯穿火箭在发射区的全流程 。 转场后 ,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粗瞄;进入发射日直至发射 ,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精瞄 。 粗瞄的首要任务 , 就是为火箭正身姿、找定位 。 如果火箭站姿歪了怎么办?该箭地面支持系统发射队员任晓伟介绍 , 火箭芯一级四个支撑点“踩”在发射台四个支撑臂上 , 支撑臂内置伸缩调节装置 , 能通过调整高度为火箭找正 。 发射台还设有回转机构 , 能根据瞄准要求调整火箭方位角度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