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当《山海经》遇到短视频,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 | 专栏

中国的互联网故事也没有上演多少年 , 但它却以令人应接不暇的速度快速更新 。 这些年 , 最动人的互联网故事无疑就是短视频了 。
短视频被称为新时代的文本 ,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 , 为普通人提供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 表达促进了创新 , 既往尘封已久的传统文化也因此有了更加现代的表达 。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 , 以《山海经》为代表的古籍古文 , 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 。 一些创作者以自己擅长的艺术方式 , 重新讲述着古籍中的神话故事 。
短视频易传播、强互动的特性 , 拉近了受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而现代艺术的表达 , 也让古籍得以更加立体、生动地呈现 , 让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本的兴趣 。
对《山海经》的演绎与再创作 , 这两年成为互联网上的一股潮流 。 《山海经》本身是一部记录民间传说的地理著作 , 包含丰富的神话故事 , 尤其是其记载的饕餮、獬豸(xiè zhì)、麒麟、梼杌(táo wù)等动物 , 因为仅存在于神话故事中 , 更是引人遐想 。

传播|当《山海经》遇到短视频,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 | 专栏
文章图片

▲舍溪在抖音上用插画演绎《山海经》 。 图/舍溪抖音号截图
这些奇特瑰丽的故事 , 是互联网创作的绝佳素材 。 通过一些专业人士的再创作 , 《山海经》在网络尤其是短视频平台上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
在前短视频时代 , 一批民间人士围绕《山海经》也创作了不少作品 , 但这一般仅限于自娱自乐或者小圈子内传播 , 影响并不大 。
而短视频的出现 , 基于其独特的生产与传播机制 , 使这些工艺创作具有了破壁效应 。 当这些作品呈现于短视频平台 , 理论上被赋予了向所有用户展示的可能 。
一些精致典雅的创作 , 精准抓住了用户对美的感知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瞬间引爆流行 , 成为现象级的传播事件 。
抖音博主邱启敬从今年8月开始 , 尝试用短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创作的山海神兽巨型雕塑 。 在他的作品中 , 穷奇、饕餮等传说中的神兽不再只是寥寥数语的记载 , 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充满想象力的实体雕塑 。 不少人评价他“复活了《山海经》里的神兽” 。
【传播|当《山海经》遇到短视频,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 | 专栏】依靠着奇特而新鲜的艺术表达以及《山海经》本身的魅力 , 邱启敬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 就在抖音积累了70万粉丝 , 获得点赞457万 , 成为颇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博主 。
以《山海经》为创作主旨 , 类似于邱启敬这样的短视频博主还有不少 , 譬如靠画“神仙狐鬼”爆红网络的小姐姐舍溪 , 在抖音上用插画演绎《山海经》 , 让光怪陆离的神兽狐怪有了跳出古籍的生命力;插画师杉泽在抖音分享《山海经》创作画作 , 并出版《观山海》画集 , 在对古籍的演绎中 , 加入了作为当今艺术家的表达 。不止《山海经》 , 《红楼梦》《天工开物》等传统典籍在短视频平台上都有大量的演绎与再创作 。 这些创意作品 , 既传统又现代 , 既经典又流行 , 既有厚重的原始古意 , 又有活泼的时代气息 。 通过全新的创作与传播媒介 , 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元素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 制造了新的文化流行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糅合的过程中 , 短视频不仅是一个传播工具 , 还是一种生产要素 , 其自带的编辑、剪辑功能 , 让传统文化再创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 更多正是因为它的存在 , 创作者更有动力去重新演绎传统、表达传统 , 实现“1+1+1>3”的效果 。短视频平台上的传统文化再演绎 , 庶几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 。 从文物国宝的抖音短视频流行开始,京剧、国画、敦煌艺术、国乐、诗词、舞蹈、皮影、武术、传统工艺等各种传统文化不断涌入短视频平台 , 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日常景观 。 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激发出独具特色的传播创新 。中国有句话叫“如将不尽 , 与古为新” , 意即只有适时探究 , 永不停步 , 才能保持新鲜 。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 传统只有不断地拥抱新潮流、新变化 , 与新技术、新表达接榫 , 才能不断走向大众 , 深入大众 , 赢得大众 , 最终实现自身的历久弥新 。特约撰稿人 | 江河(媒体人)编辑 | 李潇潇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