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2025年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 三 )


从未来科技城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向东驱车约40分钟 ,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内 , 已构建形成了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中试放大等覆盖新药研发的全链条技术创新平台 , 解决了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重大问题、突破制约从研发链到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瓶颈技术、创造更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和从1到N的转化成果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 , 尤其是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方面 , 在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医疗装备、临床研究以及产业化上都可以形成良好互动 。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表示 。
未来科技城和天府国际生物城是成都高新区在不同领域 , 聚焦前沿技术、孵化未来产业的侧面 。 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重要支撑 , 成都高新区正全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新经济活力区和未来科技城建设 。
关键词: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设立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
今年5月 , 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举行集中开工 , 共集中开工40个项目、总投资1054.5亿元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两地聚焦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举行集中开工 , 还是第一次 , 标志着川渝两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出新步伐 。
《规划纲要》提出 ,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 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 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
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 成都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协议》 , 制定《成渝地区科创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 , 签署成渝双城国际医学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 成立数控装备工业智能制造川渝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 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
政策互动 , 推动创新驱动 。 今年5月25日 , 两地科技部门再次发布2021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通知 , 明确两地将分别出资2000万元 , 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态环保、现代农业4个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川渝科技合作已实现了3万余名科技专家和1409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共享 , 其中科技专家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 , 院士、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 。
深入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 , 成渝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 , 成立成渝地区技术转移联盟 , 组建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
新加坡科技创新中心政府规划驱动发展制度 , 以色列特拉维夫科技创新中心科技立法 , 英国伦敦科技创新中心特殊人才签制度……对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度激励的作用 ,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认为 , 科学的城市制度设计 , 是科技创新中心强势、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