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
猪是解决器官移植困境的“英雄”
但伦理问题有待更多探索
器官移植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 , 难就难在“等待”上 。
美国非营利机构“器官共享联合网络组织”数据显示 , 美国现有近10.7万人等待器官移植 , 其中9万多人等待肾源 , 平均3到5年才能等到肾源 , 候补名单上每天有12人实在等不到了而离世 。
于是 , 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动物 。 除开很早前那些疯狂的尝试 , 真正科学意义上探讨动物器官进入人体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
在经过一些散乱的研究之后 , 科学家开始关注动物器官的来源 , 从早期的羊、牛、猴子、猩猩、狒狒五花八门 , 到大家不约而同看上了猪 。
1965年 , 猪的心脏瓣膜首先进入人体 , 挽救了心脏瓣膜病患者 。 时至今日 , 猪心脏瓣膜依然是重要的瓣膜来源 。
1989年 , 最早的猪胰岛细胞移植进入人体开始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尝试 。 在此之前 , 胰岛素制备也是来自猪的胰岛细胞 。
去掉活细胞的猪骨、猪角膜也在21世纪逐渐开始移植 , 能部分替代原有人体器官功能 。
“猪肾脏是最好的动物肾移植来源 , 这是学界共识 。 ”朱同玉介绍 , 科学家做过很多动物器官移植方面的探索 , 灵长类动物因为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最高 , 曾是热门研究方向 。 但是灵长类动物作为供体的阻碍很多 。 比如狒狒数量太少 , 难以满足器官移植需求;而猴子的体重太轻 , 其器官不足以供人类使用 。 猪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较高 , 肾脏大小也与人类相似 , 因此逐渐“脱颖而出” 。
此外 , 灵长类动物是人类近亲 , 存在伦理问题 , 而猪是人类普遍的食物 , 作为器官供体就没有伦理问题 。
然而 , 将人类作为移植受体进行科学试验研究 , 却又有伦理学困难 。 对脑死亡患者实施动物器官移植在伦理方面争议尚且较小 , 但未来是否能够将实验扩大到正常患者群体 , 以及能不能将实验时间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朱同玉认为:“以我们现在这么严格的伦理规范 , 困难很大 , 可能需要进行伦理学上的探索 。 ”
我们以前常说一句话:猪的全身都是宝!
或许有一天 , 我们再看猪的宝贵 , 就变成了:猪瓣膜、猪皮肤、猪骨、猪胰岛、猪角膜、猪肾、猪心、猪肺……
美食之外 , 猪也在努力满足人类的科研需要、器官需求 , 为人类的未来而奉献自己:“猪的全身确实都是宝——不论它是在你的肚子里 , 还是肚子里 。 ”
综合新华社、医学界、丁香医生、上观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环球时报》《肿瘤情报局》报道
推荐阅读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 吴佳栋|刚刚,发射成功!
- 宇航|长征火箭48发全部成功!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收官
- 业绩|用Mac业绩说话!苹果摆脱英特尔,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一步
- 成功|从1到100 托举大国重器的“功勋塔架”
- 运载火箭|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