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药领域 , 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先后诞生于深圳 。 这座“创新之城”在原创新药领域有了跨越创新“死亡之谷”的1类新药 , 在医疗器械领域有了站在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高峰的企业 , 深圳正在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 。
无形之手:“四个90%”企业创新生态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日宣布 , 由深圳微芯生物及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1类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
这是深圳微芯生物的第二款1类原创新药 。 此前 , 微芯生物“十年磨一剑”推出1类原创新药西达本胺 。 2019年8月 , 微芯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 。
深圳微芯生物是2001年创立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 , 专长于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 。 公司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性疾病和抗病毒等五个重大疾病领域 , 已开发出包括西达本胺(已上市)、西格列他钠(已上市)、西奥罗尼(已进入临床Ⅲ期)和CS12192(Ⅰ期临床试验开展中)在内的多个原创新药产品线 。
“中国是需要创新药的 , 这条路的艰难众所周知 。 如果没有人去迈出这一步 , 那么生态链是不会完善的 。 ”微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说 。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在企业 , “四个90%”的企业创新生态特征明显 , 即“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 。
深圳有600多家生物医药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截至2021年3月 , 深圳共有21家上市生物科技企业 。
根据《深圳市2020年度知识产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 2020年 ,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发明专利公开量5605件 , 同比增长13.4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16件 , 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欧美日韩四国专利公开总量525件 , 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 , 同比增长72.13% 。
招商银行研究报告认为 , 近年来 , 国内医药行业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结构调整期 , 医药行业进入“以保促医”新阶段 。 随着医保集采、“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法规制定 , 低端仿制药价格大幅下滑、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 , 倒逼企业抛弃传统低端仿制路线 , 走上高端仿制药、创新药研发的道路 。
有形之手:塑造“BT+IT”产业格局
深圳提出 , 到2025年 ,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 。 加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 催生颠覆性创新 , 摆脱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 。
这条“BT+IT”的产业之路 , 是这座“创新之城”内部优势禀赋强强联合的必然选择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MD|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交易完成时间推迟 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