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中职工如何转型 ②】“混搭” , 蓝领与白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本报采访人员 方大丰 王鑫
阅读提示
工程师从哪里来?技能工人到哪里去?这是“新工业革命”的命题 。 一些企业转型中打造的“新工人” , 似乎提供了一个解题方案 。
智能化不是要淘汰员工 , 而是让员工和企业一起变得更好 。 有企业让高材生与老师傅同场 , 工程师与技能工人“混搭” , 蓝领与白领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也有企业每一条新生产线从设计、建设、调试的全过程 , 都将智能生产线富余下来的技能工人先期嵌入 , 投产后这些老把式都有了新能力 。 这种“新工人”队伍加速推进了生产工艺智能化改造 , 并赋能了“机器人” 。
三一集团长沙总部基地18号厂房每天都有参观者 。
厂房前厅 , 有一面接近百米的企业史展览墙 , 其中一块展板描绘了公司到2025年的“目标”: 3000亿元销售额 , 3000名产业工人 , 30000名工程师 。
很多参观者会在此陷入沉思 , 并对“三个三”的目标充满好奇 。
集团现有17000名产业工人和3000名工程师 , 前者在未来几年将减少到3000人 , 后者则将增长到30000人 。 产业工人和工程师配比1:10 , 这对于熟悉中国制造业现状的人们而言 , 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场景 。
“灯塔工厂”现场 , 已经很难分辨谁是工人 , 谁是工程师 。 “中国灯塔企业正变得更有‘温度’ , 他们不忘初心 , 将转型和创新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 。 ”清华麦肯锡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负责人侯文皓认为 。
走出校门的“新工人”
去年 , 18号厂房进行改版升级时 , 有大批年轻人被“投放”现场 , 与车间的老师傅共同经历了蜕变和成长 。 这些年轻人 , 多是来自985和211高校的应届毕业研究生 。
“说来惭愧 , 听说要去工厂 , 一开始我心里还有点抵触 。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袁航是三一泵送公司新晋的电气工程师 , 他笑称自己去年初来乍到时 , 就成为“厚脸皮的新工人” 。
与现场忙碌的老师傅们相处下来 , 大家互叫刘工、李工、袁工……“在测量和调参的过程中 , 工人师傅经常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 我有问题也不怕被笑话 , 互相讨论互相学习 。 ”袁航说 。
在三一起重机宁乡产业园中 , 刚走出校门的“新工人” , 在臂架焊接、装配、转台焊接、机加等不同车间轮岗 , 熟悉起重机每一个关键结构件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流程 。 “到处可以看到调试员在调试焊接机器人 , 编程人员现场编程、安装、调试AGV小车……” 湖南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欣刚走出校门 , 就感受到了与一线工人在智能化场景下的“融洽” , “一线工人对我们这些新人很热情”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苹果|死磕硬核科技,小米要与苹果一较高下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