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1年最流行的健康理念 , 非“无糖饮食”莫属 。 所谓“无糖”饮食 , 就是完全用糖替代品(简称代糖)作为甜味剂以减少糖的摄入 , 从而降低由于糖分摄入过量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各类代糖饮料零食遍地开花 , 阿斯巴甜、三氯蔗糖以及被元〇森林带火的赤藓糖醇 , 都是当前配料表中最常见的代糖种类 。
这种稍显狂热的代糖盛宴一路高歌猛进 , 直到遇到了中秋节的某款月饼 , 该月饼以“泻药”闻名各大新媒体平台 , 一时激起了大家对“无糖是否无害”的讨论……
文章图片
图1/6
无糖月饼和代糖就这样火了一把……|微博截图
此次“泻药月饼”事件的罪魁祸首 , 就是代糖家族的麦芽糖醇 。 事实上 , 糖醇不单能够提供一种“甜而不胖”的体验 , 它的另一面与健康更加息息相关——防蛀 。 在成为引人注目的月饼成分之前 , 糖醇日常以植物来源的“食品级”添加剂身份被很多牙膏、漱口水和口香糖等口腔保健品的广告作为宣传卖点之一 。
那么问题来了 。 糖醇除了甜 , 还有什么功效能够预防蛀牙呢?它的防蛀效果真那么明显?
无“糖”却也有“糖”
对大多数人来说 , “糖”指的是普通的家庭食品清单中的糖 , 即蔗糖 。 然而 , 蔗糖只是人类饮食中使用的多种糖中的一种 。 从专业术语角度讲 , “糖”适用于定义两类碳水化合物:一是较常见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自由形式的单糖 , 二是最常见的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双糖 。 这些自然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和乳制品中的糖 , 均可称作天然糖 。
与天然糖相对的名词是甜味剂 , 又称作添加糖 。 作为食品加工的配料 , 它们既能满足口味需求 , 又能在某些情况下提供额外的能量 。 依据能否提供热量 , 甜味剂也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之分 。 营养性甜味剂能够提供热量 , 包括糖(从天然食品中获得再添加到加工食品中 , 其化学本质依旧是天然糖)和糖醇 。 非营养性甜味剂则几乎不提供能量 , 而且用量很少就能明显增加甜味 , 如阿斯巴甜 。 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均可替代糖 , 因此均被称为糖替代品 。 所谓的“低糖”或“无糖”食品 , 即用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部分或完全取代糖类加工的食品 。
文章图片
图2/6
饮食中的“糖”|作者供图
除了提供多余能量和带来疾病风险 , “糖”的另一个被现代饮食观点诟病的缺点 , 是其带来的口腔健康问题 。 这里所说的糖 , 指代的就是可以被口腔细菌代谢 , 并由此产生酸性物质的糖类 , 即所谓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 它既包括天然糖 , 也包括营养性甜味剂中的糖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