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SSD已经成为用户组装电脑的不二之选 , 毕竟和机械硬盘相比 , SSD的优势实在是太过于明显 , 特别是4K速度等更是处于碾压 。 而伴随着M.2 SSD的普及 , 通过PCIe通道进行传输的NVMe SSD成为了市面上的香饽饽 , 已经成为诸多消费者装机与升级电脑的首选产品 , 与传统的SATA类SSD相比 , NVMe SSD拥有更快的速度 , 让用户在运行APP以及游戏的时候更加快捷 。 然而随着NVMe SSD的速度到了每秒数GB , 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早已被满足 ,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NVMe SSD的时候 , 开始从绝对的速度转移到了其他的方面 , 比如说NVMe SSD的寿命 。 作为存储重要资料的介质 , 大家自然是不希望SSD突然出现崩坏的情况 。
文章图片
为了能够给消费者了解自己购买的SSD的寿命 , 厂商发明了TBW这个指标 。 TBW全称Total Bytes Written(或者terabytes written) , 中文意思就是写入的总字节数 , 也就是代表固态硬盘的寿命指标 , 指SSD使用寿命结束之前可以写入SSD的总数据量 。 此外TBW也是厂商用于界定SSD质保期的一个数值 , 如果数据写入量超过了这个值 , 那么厂商将对SSD不给予保修服务 。
例如一块SSD标定了100TBW , 说明在SSD寿命结束之前可以写入100TB的数据 , 一旦硬盘的数据写入量超过了100TB , 那么厂商就不再给予这块固态硬盘相应的保修服务 。 一般来说 , TBW越大的固态硬盘 , 那么它的数据也将更加安全 。 当然TBW对于用户来说比较抽象 , 而通过软件测试查看的健康度就比较直观了 。 不过健康度真的代表SSD的实际寿命了吗?
什么是健康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 可能对于健康度还不是很了解 , 毕竟与SSD直观的性能相比 , SSD的健康度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 那什么是健康度呢?
文章图片
我们简单说下SSD存储的原理 , SSD最基本的存储单位是浮栅晶体管 , 通过对晶体管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操作来进行数据的擦除以及写入 , 而每个晶体管能够充放电的次数是有限的 , 如果突破了充放电的阈值 , 这个晶体管就失去了作用 , 也就是说该数据块就无法进行进行存储操作 , 从而影响到SSD的寿命 。 一般来说SSD的寿命与P/E有关 , P/E指的就是完整的擦除与写入 , 一般来说一块TLC颗粒的SSD在重复1000次完整的P/E操作之后便寿终正寝 。 而与数据读取相比 , 数据写入对于SSD的要求更高 , 因此厂商普遍采用TBW来计算SSD的实际寿命 , 同时借助健康度来较为直观地体现出SSD的寿命 。
过去由于SATA硬盘的SMART选项并不固定 , 因此不同品牌的健康度定义有所不同 。 而到了NVMe SSD时代 , 各家的健康度信息开始有了统一 , 在SMART信息中 , Available Spare这一项显示的就是当前可用于替换坏块的闪存备用块占出厂时总数的百分比 ,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健康度指标 , 或者说这个指标代表着SSD的健康度 。
推荐阅读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玩家|电竞手机行业标准升级 升级版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硬盘|铨兴科技:已推出 DDR5 内存、2000 MB/s 移动固态硬盘
- 趋势|2021生活家电好物盘点:舒适、智能、健康成趋势
- 睡眠不足|日均步数 6611,人均睡眠不足 7 小时:华米发布 2021 年健康报告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步数|华米科技2021健康报告:国人日均步数小幅上升 睡眠不足更严重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硬件|买金士顿NV1固态硬盘要看运气:QLC或TLC SMI或Phison
- 数坤|两大企业联手 推动“智能健康管理”应用场景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