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涨价潮下,宁德时代们的三重焦虑( 四 )


减碳 , 电池企业两头受压
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 而动力电池是电气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 因此动力电池的碳排放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 但是在这方面 , 现有的动力电池表现并不理想 。
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统计的数据 , 目前在欧洲生产的动力电池的碳排放约为61-106 kg CO2/KWh 。 其中波动较大的是电池的生产组装环节 , 根据组装工厂所在地区的电网碳强度 , 电池组装的碳排放在2-47 kg CO2/KWh , 上游原材料(采矿、精炼)因为要靠近矿产资源产地 , 碳排放水平比较稳定 , 约为59 kg CO2/KWh 。
中国产动力电池生产的碳排放缺乏权威统计数据 , 不过根据生产流程可以粗略估算 。 在上游原材料方面与欧洲情况类似 , 因锂矿等主材主要依赖进口 。 而在组装环节上 , 国内动力电池现有的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广东、四川、江西、安徽、河南、青海几个省份 。
在电力结构上 , 青海、福建、广东、四川的电力比较清洁 , 火力发电占比较低 , 最低的青海、四川不到20% , 稍高的广东、福建是50%-60% 。 江西、安徽、河南发电量中 , 火力发电占比均接近90% , 电网碳强度较高 。 作为参照 , 火力发电占比约50%的广东 , 电网碳排放强度约为370 g CO2/KWh , 而德国的数据约为300 g CO2/KWh 。 综合考虑 , 中国动力电池生产的碳排放下限应与欧洲的上限相近 , 而上限则超出欧洲上限50%左右 。
按照这样的碳排放水平 , 2021年全年国内电池装机容量超100GWh , 所对应的碳排放量超过1000万吨 , 而2025年500GWh装机量对应的数字将达到0.5亿吨 。 再考虑中国还大量出口动力电池 , 产能占全球的70% , 以BloombergNEF预计的2025年全球1250GWh动力电池的数据计算 , 中国的电池生产碳排放将达到0.88亿吨 。
电池本来是碳中和的重要基础设施 , 如果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 碳排放水平也不断放大的话 , 全行业将遭遇严重质疑 , 其实当前这种质疑声已经不少 。 为了真正从源头管理动力电池的碳排放 , 部分政府已经开始对动力电池碳排放加以追踪与限制 。
欧盟在2021年1月26日向世贸组织通报了《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提案》 , 2022年1月1日开始执行 。 新规对2KWh容量以上的电池提出了碳足迹、再生原材料、电化学性能和耐久性、可拆卸和可替换性、二维码标签和CE标签、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护照、安全性等要求 , 并对运营商的尽职调查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提出新要求 。 从2024年7月1日开始 , 只有建立完整碳足迹的动力电池产品才能在欧盟市场投放 。

《财经》新媒体|涨价潮下,宁德时代们的三重焦虑
文章图片
图4/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