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从“饭圈”乱象到“删照门” 豆瓣真的“清朗”吗?( 二 )


崔丽丽认为 , 杜绝此类现象 , 一方面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立法、管理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依托于平台的自律 。 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的同时 , 更多地从社会价值和企业责任的角度 , 把赚取不当利益的“野心”关在笼子里 。
重拳出击整治饭圈文化
今年 , 豆瓣的日子并不好过 。 6月15日 , “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 , 豆瓣随即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 。
“饭圈小组”成了豆瓣的一块胎记 。 去年年底 , 国家网信办就曾因“知识社区问答”平台出现利用知识“包装”、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信息问题 , 督促豆瓣等20家重点平台展开自查自纠 。 据国家网信办数据 , 相关平台当时累计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38.4万余条 , 处置违法违规账号8400余个 。
再往前追溯 , 2019年 , 在娱乐圈颇有影响力的 “豆瓣鹅组”(前身为“八卦来了”)一度被雪藏 , 该小组创建于2010年5月份 , 目前拥有近70万用户 , 平时以娱乐八卦帖子为主 , 通过对一些热门娱乐时间的“独家爆料” , 逐渐成为众多娱乐新闻的第一发酵地 。 今年9月底 , “豆瓣鹅组”被暂停使用2个月 , 直至目前仍未开放 。
豆瓣“拧巴”着商业化
从2005年 , 豆瓣依靠数据推荐起家 , 随后迅速拥有书影音、豆瓣笔记、豆瓣小组、豆瓣同城等多个子频道和产品 , 最初是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 。
【证券日报|从“饭圈”乱象到“删照门” 豆瓣真的“清朗”吗?】“慢”这一特点几乎被刻在豆瓣的基因当中 。 2009年 , 豆瓣上线的第四年 , 用户才突破千万 。 豆瓣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采访人员 , 截至2021年6月份 , 豆瓣的注册用户达到2.3亿 。 但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 , 2021年4月份豆瓣月活用户为1079万 。
尽管与豆瓣同时代发迹的互联网平台 , 大部分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 , 尽管外界为豆瓣贴上“商业化速度过慢”“产品冗杂”等标签 , 但豆瓣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直有所保留 。
“豆瓣想挣钱 , 又想体面地挣钱 , 是拧巴的 。 ”上述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采访人员表示 。
在最早的商业计划书中 , 豆瓣创始人阿北构想出豆瓣在短期和中期的商业模式 , 即帮助用户发现一些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 , 然后与电子商务网站分账获得收入 。 在此后很多年 , 图书分成成为豆瓣重要的收入来源 。
在商业化中克制的豆瓣 , 却被“原住民”诟病 。 不止一位老用户对采访人员表示 , 豆瓣变了 , 这源于饭圈的入侵 。 2018年 ,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上线 , 相关粉丝涌入豆瓣小组 , 控评、拉踩、贴标签、性别对立 , 豆瓣不再像一个封闭小众的文化社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