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指导实践 , 未来 , 基于‘纳米限域催化’概念 , 将有更多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 届时将有望提高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利用效率 。 ”包信和说 。
从0到1的突破
“创新建立在长期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之上 , 有传承才能有创新 , 先要有量的积累 , 再有质的跨越 , 最终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这个过程中坚持非常重要 。 ”回顾研究历程 ,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傅强深有感触 。
团队成员、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潘秀莲说 , 早在2007年 , 研究团队就提出采用双功能耦合催化剂体系 , 探索合成气一步制烯烃的构想 。 长期以来 , 研究结果一直在不断优化和进步 , “直到积累了大量理论基础后 , 才发现活性中心间的距离对双功能耦合催化体系至关重要 , ‘距离’的确能产生‘美’” 。 潘秀莲说 。
20多年间 , 团队带头人包信和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 , 他能够敏锐地抓住一个或几个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 , 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 , 探索其科学本质 , 这既源于科学家的敏锐直觉和长期积累 , 也得益于该团队严格执行实验记录规范制度 。 实验中 , 包信和带领团队严格要求 , 真实、准确记录实验目的、实验条件、所用试剂、实验现象、表征和反应结果等信息 , 保证每个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 团队成员、师从包信和的邓德会研究员说:“每次有困惑我都去找包老师 , 他不在办公室就在实验室 。 包老师不仅能敏锐地发现问题 , 而且能立即给我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在这样的科研氛围中 , 邓德会成长迅速 , 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 并成立独立创新组从事贵金属替代的纳米催化剂相关研究 。
20多年来 , 该实验室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25人、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后40余人 , 多人已成长为催化领域的优秀人才 。
【辽宁|辽宁振兴的“最大增量”】现如今 , “纳米限域催化”已成为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他引已经超过3万次 , 8篇代表性论文被引累计近4000次 , 来自不同国家的众多理论和实验研究团队跟随开展限域催化相关的研究工作 。
昔日的冷板凳越焐越热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东北大学张化光团队
攻下被公认“不可能完成”的技术
文章图片
| 张化光教授(左三)和他的团队在做实验 。 本报采访人员 赵敬东 摄
11月5日上午 ,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化光和团队成员来到学校电磁无损检测实验室 , 这是他们获得国家科技奖后的第一次集体碰面 。
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 , 进行多种能源形式多时间尺度统一建模 , 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将技术成果应用到更多的能源企业中 , 降低能源损耗 , 实践绿色低碳发展;要把阶段性成果集结成书……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