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宿|国际空间站归宿大揭秘①:进入暮年 退役临近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9月3日发表题为《在距离任何大陆都有上千公里的地方就是“尼莫点” , 这里是空间站的水中坟墓》的文章 , 作者系托里·谢泼德 , 文章称 , 国际空间站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相当优秀 , 但它已经老了 。 全文摘编如下:
这里是距离地球任何一块大陆都最遥远的地方 , 水下4公里深处就是太空墓地 。
当老旧的卫星、火箭部件和空间站在外太空的旅程结束时 , 都被送到太平洋的这个荒凉之地 , 永远地安息在漆黑的海底 。
这段水域的正式名称是“海洋难抵极” , 因为它距离任何陆地都有大约2700公里 。 不过 , 它更常见的名字是“太空坟场” , 或者“尼莫点”——得名于儒勒·凡尔纳在小说《海底两万里》当中虚构的潜艇舰长 。
进入暮年
国际空间站 , 也就是那个绕地球运行的足球场大的实验室 , 可能在这里安息 。
最近有消息说国际空间站出现裂缝 , 这些裂缝可能并不意味着国际空间站马上就要一命呜呼 , 但它无疑已进入暮年 。
当航天器不再使用 , 就会对轨道上的其他一切构成威胁 。 太空碎片会迅速堵塞太空 , 高速飞行的油漆碎片也会对其他航天器造成严重破坏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 , 太空里有成千上万的太空垃圾 。
美国航空航天局说:“垃圾太多了 , 我们担心一次微小的碰撞可能会引发大规模连锁反应 。 这种可能性称作‘凯斯勒效应’ 。 ”
凯斯勒效应也称凯斯勒现象 , 指的是轨道上的大量碎片可能达到临界质量 , 即每次碰撞产生的碎片都会造成更多碰撞 , 形成级联效应 , 以至于轨道都无法使用 。
美国航空航天局说:“为了防止这样的灾难 , 要发射物体入轨都必须有一个计划 , 最后要么把它送入墓地轨道 , 要么把它送回地面 , 在地球大气层中烧毁 。 ”
超高卫星可以发射到更高的太空 , 依靠最后的燃料进入安全区域——也就是“墓地轨道” 。 更靠近地球的卫星可以被挤出轨道 , 较小的卫星可在重返大气层时完全烧毁 。 不燃烧的卫星可能划出“意外的”轨迹坠落地球 。 但是 , 更好的做法通常是 , 不要让碎片坠入有人居住的陆地 , 而是小心引导它们坠入“尼莫点” 。
就像欧洲航天局解释的 , 他们通过模型选择航天器撞上高层大气的点 , 得出一个计算好的陡峭角度 , 确保碎片落在一定范围之内 。
2001年 , 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到达使用寿命 。 一艘对接的货运飞船点燃发动机 , 使“和平”号离开轨道 , 返回地球 。 “和平”号在重返大气层时有部分烧毁 , 多达25吨留了下来 , 沉入“尼莫点”的水中坟墓 。
此后 , 像“和平”号一样坠入“尼莫点”的还有废弃的卫星和火箭零部件 , 甚至还有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自动运载工具——一部称作“儒勒·凡尔纳”的全地形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