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人工智能专业 可以评职称了

本报采访人员 华 凌
11月6日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职称 , 并正式发布分类评价标准 , 首次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将于2021年初启动 。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 是我国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 近年来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开发应用 ,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 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 。
当日 , 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人工智能)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提出 , 在职称评价过程中采用“代表作”评审 , 让人才从“论文单选”到“成果多选” , 真正让人才“干什么、评什么” 。
谁能评:覆盖北京地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是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 , 涉及计算机科学、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心理学、逻辑学、医学和语言学等多门学科 , 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艺术、医疗诊断、金融贸易、工业制造、新零售、物流运输、农业科技、无人汽车等领域 , 是首都“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据介绍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设计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 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 , 但由于属于新兴、交叉学科领域 , 没有合适的职称晋升渠道 , 缺乏规范的行业资格评定标准 , 影响到技术交流合作和人才职业发展 。
此次开设人工智能职称专业 , 纳入工程技术系列 , 并设置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四个层级 , 将满足北京地区各梯次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 , 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评什么:分别制定两类人员的业绩条件
【北京市|北京人工智能专业 可以评职称了】据介绍 , 人工智能专业四个层级全部采取评审方式进行 , 并按照北京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 , 将申报人分为人工智能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两类 , 除申报职称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 , 按照“干什么、评什么” , 分别制定两类人员的业绩条件 。
以申报正高级职称为例 , 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申报人 , 应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主持省部级及以上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项目、课题;或制定国家、省市或行业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决策等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或发表的研究成果 , 推动人工智能专业发展 , 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的申报人 , 应具备很强的生产、技术管理实践能力:在技术革新、引进和推广新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或研制开发高难度、较复杂的人工智能领域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或完成本单位人工智能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 在项目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中成效显著 , 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
除此之外 , 北京市还为业绩突出人才制定破格申报条件 。 申报人员只要满足破格条件之一 , 可以不受学历、资历、次级职称等限制 , 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 。
据介绍 , 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打破“唯论文”桎梏 , 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 , 申报人员可自主选择发明专利、技术报告、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技术标准、专业论文、专著编著等最能体现自己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 。
怎么报:实行职称全程网上申报
此次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实行社会化评价 , 采取“个人自主申报、行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管”的方式 , 每年开展一次 。 其中 , 正高级评审由北京市人事考评办公室组织开展;副高级及以下层级评审由北京信息产业考评服务中心组织开展 。
每年1月 ,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发布全市年度职称评价工作安排 , 申报人可对照《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人工智能)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确定申报层级需求 , 并查阅年度评价工作安排 , 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申报 。 经过评审机构网上初审、工作单位推荐公示、评审机构网上复审缴费、答辩评审、验收公示等流程 , 申报人取得北京市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证书 , 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 , 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