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离开华为 荣耀能否继续“荣耀” 分析师指出,华为出售荣耀手机业务对荣耀品牌、供货商与中国电子业来说是多赢

每经采访人员:王晶 每经编辑:陈俊杰
靴子终于落地 。
11月17日早间 , 多家企业在媒体上发布联合声明称 ,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 , 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 。 随后 , 华为在官网上回应出售荣耀 一事:在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的艰难时刻 , 为让荣耀渠道和供应商得以延续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 , 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对于交割后的荣耀 , 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 , 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
对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联合发起的本次收购 , 华为表示:“这也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行为 。 ”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 , 华为出售荣耀手机业务对荣耀品牌、供货商与中国电子业来说是多赢局面 。
华为不再持股荣耀
资料显示 ,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7日 , 注册资本为1亿元 , 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 , 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怡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顺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联优信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英孚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金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
从股权方面看 ,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国资占了大头 。 事实上 , 上述交易早在10月初便开始有各种未被证实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 当时神州数码(000034 , SZ)和 TCL(000100 , SZ)是多次被提及的收购方 , 涉及此次交易的企业也都在最近迎来股价大幅上涨 。 11月11日早间 , 神州数码曾发布澄清公告称 , 未与华为就荣耀出售一事达成任何协议 。 从本次收购方来看 , 确实没有神州数码和TCL 。
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华为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经销商之一;天音通信则是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000829 , SZ)的全资子公司 , 主要从事为通信产品提供营销服务;北京普天太力也是华为和荣耀的经销商之一 。
多家企业的联合声明指出 , 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 , 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更是一次产业互补 , 全体股东将全力支持新荣耀 , 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借助各方优势 , 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
声明还强调称 , 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荣耀发展的方向 , 荣耀高层及团队将保持稳定 。 投资新荣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也承诺:未来只享有财务上的投资回报 , 在业务侧将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化原则 , 与其他经销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机会 。
当谈及新管理层入驻时间和人事变动时 , 一位荣耀员工回应称:“人事不会有变动 , 管理层还是原来的团队 。 ”也就是说 , 荣耀CEO赵明依然会是新公司的领导者 。
另外 , 也有荣耀用户担忧其被出售后 , 将影响自己去华为店的售后服务 , 或者影响与华为手机打畅连通话等功能 。 对此 , 上述荣耀员工表示 , 这些都没问题(照旧) 。
缓解无“芯”可用困境
荣耀手机是华为于2013年开始运作的子品牌 , 也是华为开展O2O的尝试 。 荣耀主打年轻人市场 , 坚持中低端价位 , 直接对标小米等厂商 , 7年间发展成为年出货量超7000万部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 对华为手机整体的出货量功不可没 。
不过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上述声明未提及荣耀被出售的价格 , 此前曾有媒体按照去年荣耀 60亿元利润、16倍PE来定 , 推测交易价约为1000亿元 , 但也有知情人士称 , 荣耀出售价格可能定在2000亿元 。
华为储备的芯片似乎不足以支撑两个品牌的旗舰机型出货 。 今年7月发布的荣耀30青春版和X10 Max就使用了联发科芯片 , 而其去年的版本搭配的则为麒麟芯片 。 另外 , 华为10月发布的旗舰新机Mate 40系列也面临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 。
在芯片等零部件紧缺的情况下 , 华为手机整体销量已经受到影响 。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三季度 , 华为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减少22%至5190万台 , 位居第二;在中国市场 , 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下降15.5% , 超出中国市场整体降幅 。
事实上 , 华为正积极与各方供应链体系进行关系调和——与高通方面达成专利许可协议 , 高通将获得18亿美元的一次性专利许可费 , 而华为则被授权使用高通的专利技术 。 美国时间11月4日 , 高通在第四财季财报中表示已收到华为支付的18亿美元专利费用 。 近日 , 高通发言人对采访人员表示:“我们已经获得(对华为)部分产品的许可证 , 其中包括一些4G产品 。 ”当谈及何时可以恢复对华为进行5G产品的供应时 , 高通方面并未透露 。 截至目前 , 联发科等也迟迟未发布供货消息 。
浦银国际在日前发布的研报中称 , 华为剥离荣耀业务有一定的好处 。 一是可以缓解明后两年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无“芯”可用的困境;二是保留部分智能手机的优质业务 , 让华为的基因得以延续;三是优质的荣耀资产可以为华为本体带来现金补充 , 更好地抵御外部不确定性 。
新荣耀仍有很强品牌力
收购交易完成后 , 荣耀的未来走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对此 , Canalys分析师贾沫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分析称 , 荣耀早就开始从外观、产品语言设计等方面有别于华为品牌 。 贾沫表示 , 作为全球前十的品牌 , 荣耀能够成功独立 , 其在非常多的区域市场凭借着IoT等产品维系与渠道和消费者的关系 , 依旧拥有很强的品牌力 , 也有非常不错的手机起量潜力 。
“荣耀在去年的‘5·16’实体清单之前是华为高速增长的助推剂 , 其在2019年第一季度占华为全球出货总量的39% , 在国内占比接近50% 。 而在实体清单出来以后 , 作为海外的小品牌 , 荣耀与大型渠道的合作出现了问题 , 但荣耀在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依旧占到了华为全球出货量的四分之一 , 国内占三分之一 。 并且 , 在今年第三季度 , 荣耀单独成为独立的品牌后 , 其体量依旧能排在全球智能手机品牌第八名 , 高于联想(摩托罗拉)和LG等老牌厂商 。 ”贾沫说 , 对于此次交易中参与收购的多家渠道商来说 , 如此巨大的份额能盘活上下游大量的资源 。
当然 , 荣耀被剥离后也需要克服几个难点 。 一方面 , 荣耀接盘方未来如何磨合荣耀并保留华为文化的战斗力值得重视 。 另一方面 , 在没有海思芯片处理器的支持下 , 荣耀如何与小米等厂商形成差异化?此外 , 过去荣耀在智能手机中端价位段表现良好 , 但缺少高端价位段的产品打造和布局 , 如何提升品牌力 , 从而布局高端产品也有待验证 。
在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师看来 , 如果独立的荣耀能够活下来(有芯片) , 对小米等厂商来说 , 肯定不算好事 , 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 但是未来如何还有待观察 。
【中国电子|离开华为 荣耀能否继续“荣耀” 分析师指出,华为出售荣耀手机业务对荣耀品牌、供货商与中国电子业来说是多赢】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