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中国,程序员这行能干一辈子吗?

已经超过35岁的C++ , 它的创造者现在在做什么?最近 , 69岁的Bjarne Stroustrup老爷子又出现在了公众面前:没有退休 , 担任摩根士丹利的Technical Fellow , 并且仍在积极参与C++的开发 。相比于国外的大龄、高龄程序员 , 35岁程序员“天花板” , 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梗 。

人物|在中国,程序员这行能干一辈子吗?
文章图片

Bjarne Stroustrup
程序员在内的互联网工作者过年回家 , 恐怕也没少被质疑这一行就是碗青春饭 。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中国 , 程序员到底能不能干一辈子?
“我肯定干不了一辈子”
在“中国程序员能不能干一辈子”的知乎话题下 , 很多人直接了当地给出答案:
“不能 。”
原因很简单:程序员面对的是一份高强度的工作 , 同时面临着技术的快速迭代 , 对于身体素质、学习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
入行即焦虑 , 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
在量子位与刚入职不久的程序员的交流中 , 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
谷同学今年27岁 , 硕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 。毕业当年 , 他在几份大厂的offer中选择了腾讯 , 从事算法研发工作 。
但伴随着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开场 , 焦虑感变成了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对量子位说 , 这种情绪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同事们的工作能力都十分出色 , 让人不由得有种优胜劣汰的紧张感;
二是工作强度真的很大 , “晚上12点的北京 , 都见怪不怪了”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有点个人时间了 , 他也不敢放松——这会儿不看技术贴、论文 , 就没时间去跟上技术更新的节奏了 。
每天的工作都被生活裹挟 , 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觉 , 谷同学这样自嘲 。他也坦言 , 自己如今几乎没有什么社交 。
“我肯定干不了一辈子 , 太累了 , 精神压力也太大了 。”
不过 , 谈到转行 , 谷同学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在他周围 , 也暂时没有可借鉴的前例——身边35岁的程序员其实不少 , 主要都是leader级别 , 他们目前也并没有要转行的意思 。
“先升上组长再说吧 。”
“没听说有人转行”
关于转行这件事 , 入行接近10年的朱老师也说 , “没听说过” 。
昔日一起写码的同事 , 有人去了阿里 , 有人去了字节 , 有人当上了Tech Leader , 有人还在一线开发 。但总之 , 这群已经35岁或快35岁的程序员 , “貌似没有被优化的迹象” 。
在朱老师看来 , 团队里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其实对开发效率影响很大 , “新人搞不定的bug , 老程序员可能看两眼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
因此在负责团队招聘时 , 朱老师本人并不觉得年龄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指标 , 技术水平能不能达到团队的要求才是重点 。
唯一会让朱老师感觉到年龄焦虑的 , 是“学不动”的问题:

“是会有担心 , 自己的技术能力突然就落后了 。”
不过 , 码代码的快乐会冲淡这种忧虑——作为一个主业是DevOps的程序员 , 朱老师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游戏开发和折腾服务器 。
谈到自己的未来 , 已经迈过30岁门槛的朱老师说:
“未来3~5年应该是不会失业的 。如果时间拉长到10年20年 , 我比较担心被AI取代了 。”
“可以作为终身职业 , 但需要转型”
但必须承认的是 , 当前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团队 , 平均年龄都很年轻 。
根据猎聘网数据 , 2019年1月~9月 , 全国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基础画像显示 , 在年龄分布上 , 25~30岁的程序员占比达到52.96%;35岁以上程序员仅占6.65% 。
【人物|在中国,程序员这行能干一辈子吗?】工作年限分布上 , 工作经验在3~5年的程序员占到28.18% , 5~8年占26.86% 。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程序员仅占11.7% 。

人物|在中国,程序员这行能干一辈子吗?
文章图片

大周是一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的程序员 , 27岁 , 如今已成为项目组的Team Leader 。作为一个把程序员视作终身职业的从业者 , 他的危机感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
在他看来 , 程序员作为终身职业本身是没问题的 , 不过 , 将单纯的一线开发作为长远的职业规划方向 , 恐怕并不合适 。
和朱老师一样 , 他认为“大龄”不是关键 , 关键是技术视野、框架理念能不能与年龄相匹配 。
“随着执业年龄增长 , 遇到的业务场景随之增加 , 了解的框架也会有所扩展 , 对各组件的理解都会随着实践加深 , 这样的经验是年龄小的开发人员所不具备的 。因此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其实更适合把握方向性的决断 。
“但是一线开发工作要求程序员思维敏捷 , 对技术更新/迭代敏感 , 同时精力充沛以便快速处理多种突发问题 。
“必须承认 , 随着年龄增长 , 人的思维敏锐性、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 导致知识库不可避免的固化 。这对一线开发来说是致命的 。”
单纯靠技术在业界立足的大佬 , 当然也不是没有 , 但在大周看来 , 那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想要把程序员当作终身职业 , 更普适性的方法就是转型 。
因此 , 大周对自己的规划是 , 在从事开发工作的前期尽量积累实践经验 , 加深对各项技术的理解 , 总结团队项目在开发/迭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积累对业务足够的理解认知 , 让自己在未来既具备足够的技术基础解决一线开发问题 , 同时也有足够的经验处理团队问题 。
而这样的想法也并非大周一人独有 。周围的一线开发人员均有带团队的渴望与需求 。
“谈论这个话题为时尚早”
谷同学、朱老师、大周等人的观点 , 其实也是社交媒体上围绕这一问题的几种声音的代表 。
但相比于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 , 也不少网友认为 , 谈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 。

人物|在中国,程序员这行能干一辈子吗?
知乎网友郑天玑就指出 , 对于一个大部分90后还没有30岁 , 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主力还是80后的时代而言 , 谈能不能干一辈子 , 真是太早了 。
“严格意义上讲 , 80后90后还处在技术的积累期 , 这一代人甚至还没有到集体厚积薄发 , 大量同龄人开始创造发明当下主力开发语言、开发框架的阶段 。”
也有网友直接搬出了小学课本上的文章《小马过河》:
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 不敢过去 。
老牛说:“水很浅 , 刚没小腿 , 能蹚过去” 。
而小松鼠说:“深得很哩!昨天 , 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
小马自己过河试试才知道 ,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
哪些公司对大龄程序员更友好?
35岁真的是程序员“天花板”吗?程序员能干一辈子吗?
无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确切的答案 , 作为一个风头正盛的行业里那个不确定的“x” , 程序员们都无法阻止它们在生活中被提起 。
阿里巴巴CEO张勇同样被阿里的同学问过这个问题:过了35岁 , 还能不能专心写代码?
据《人物》报道 , 张勇的回答是:
“对于35岁以后立志写代码的同学 , 我120%鼓励、支持、欣赏、敬佩 , 为你们创造条件 。”
另外 , 在接受量子位采访时 , AI独角兽旷视联合创始人、CTO唐文斌也曾对此表示:要尊重行业经验 。
而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 , 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化 , 或许也是时候从文化、机制上去探讨资深程序员们的职业发展之路了 。
所以 , 你如何看待大龄程序员们当前的处境?
在你的珍藏名单里 , 是否有哪些节奏更适合大龄程序员 , 文化氛围对大龄程序员更友好的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