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用品|关于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这件事,国家出手了!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 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 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国家出手 , 看看这些“难题”如何解决——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
不得将“健康码”作为通行唯一凭证!
对需查验“健康码”的情形 , 通过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 , 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 , 优化代办代查等服务 , 继续推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 , 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
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 , 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 。
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 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
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 , 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 , 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
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 为有效解决老年人无法使用智能技术获取线上服务的困难 , 组织、引导、便利城乡社区组织、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进家庭 , 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 , 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重点群体 , 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 ,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中 , 需采取必要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 , 要在应急预案中统筹考虑老年人需要 , 提供突发事件风险提醒、紧急避难场所提示、“一键呼叫”应急救援、受灾人群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分配发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 , 切实解决在应急处置状态下老年人遇到的困难 。
日常出行时——
打车出行:保留扬召服务 , 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保持巡游出租车扬召服务 , 对电召服务要提高电话接线率 。
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 , 增设“一键叫车”功能 , 鼓励提供电召服务 , 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医院、居民集中居住区、重要商业区等场所设置出租车候客点、临时停靠点 , 依托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叫车服务 。
公共交通:保留现金等乘车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 , 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
推进交通一卡通全国互通与便捷应用 , 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老年人凭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
客运场站:优化窗口服务!
进一步优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场站及轨道交通站点等窗口服务 , 方便老年人现场购票、打印票证等 。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窗口要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和帮助 。
日常就医时——
多渠道挂号!
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 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
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 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 , 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 , 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
优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
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 , 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 。
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 , 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 。
日常消费时——
传统支付方式要保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
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 , 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 , 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 , 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 。
强化支付市场监管 , 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
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 , 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
网络消费要便利、要安全!
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 , 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 , 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 便利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家政、生活缴费等日常消费 。
平台企业要提供技术措施 , 保障老年人网上支付安全 。
参加文体活动时——
场所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要保留!
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 , 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 , 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 。
在老年人进入文体场馆和旅游景区、获取电子讲解、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 , 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等服务 。
办事时——
实现便捷办理和代办!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 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 , 优化政务服务 , 实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 , 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 。
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 , 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 。
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
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 , 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 并向基层延伸 。
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 , 配备引导人员 , 设置现场接待窗口 , 优先接待老年人 , 推广“一站式”服务 , 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 。
使用智能产品时——
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
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 , 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
积极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 。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
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新闻媒体、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等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 使其更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 。
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 , 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 , 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
深度覆盖 , 降低资费!
推进行政村移动网络深度覆盖 , 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宽带网络覆盖 。
开展精准降费 , 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资费优惠 , 合理降低使用手机、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 , 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电信服务 。
【老年人生活用品|关于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这件事,国家出手了!】来源:中国政府网
推荐阅读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诊断|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三:家庭医疗诊断手段普及
- 大学|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太原一老年大学特色课程越来越火
- 接线|关于室外监控立杆摄像机安装及立杆规范【详细说明】
- 程序|从豆瓣小组到互动教程小程序,帮老年人打造“手机学习班”
- 手机|“时尚奶奶团”展现精彩数字生活,引领老年人跟上潮流
- 社区|老年人对手机培训有何需求?广州街坊直言“就近原则”最佳
- 广州|老年人手机App使用体验如何?广州街坊吐槽长辈版不好用
- 公司|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取得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的公告
- 手机|刘作虎真情流露:关于ColorOS有一些话想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