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不足 ,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 ”高校同质化问题一度困扰着山西高等教育发展 , 由此造成的窘态 , 李金碧记忆犹新 。
如何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转化为落地方案 , 形成“一校一面”的特色发展新样态?山西省教育厅的做法是 , 将地方高校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为特色化、地方性、应用型 。
“地方性”是地方高校的首要定位 。 “地方高校不要空谈全国影响、国家重大需求 , 要立足学校、立足区域 。 解决好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 , 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 ”李金碧说 。
关于“应用型” , 是山西在教训中生出的智慧 。 “我们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牵着鼻子走了好多年 , 技术研究水平是有了进步 , 但转化率只有5% 。 ”李金碧说 , “地方高校要发展 , 要培养地方优秀人才 , 就必须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上多做尝试 。 ”
每所高校都走“应用型”路线 , 会不会回到“千校一面”的老路?山西在高校中进行了“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建设 , 将所有高校分为“两类四型”:“两类”就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四型”指的是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 。
横向有划分 , 纵向有系统 。 这样的分工与定位 , 很快在高校中达成了共识 。 由此 , 山西高校开始向错位发展的格局转型 。
学院学科专业调整 , 人才、产业、创新多链耦合
应用型高校建设要走起来、跑起来 , “腿脚”是专业 , “组织”在学院 。
2017年 , 山西省教育厅对20多个专业进行了统计 , 发现学科设置错位、低质、过剩等问题严重 。 李金碧说:“不在专业结构调整上痛下决心 , 应用型高校建设不可能实现!”
新的政策随即出台——把“推动专业优化”项目作为落实“1331工程”的核心任务 , 给山西所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划出三条红线:专业与办学定位不一致的 , 不能办;教学质量低的专业 , 不能办;人才供给过剩的专业 , 不能办!
短短几年 , 高校传统的基础学科占比从原来的48%降到38% 。
做“减法”不是为了“少”而减 , 而是为了“准” 。 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 山西省教育厅向190多个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发函调研 。
近几年 , 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指引下 , 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从52%提升到62.58% 。
以职业教育为例 , 2020年全省新增143个专业 , 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 。 这些专业与山西的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 有效提升了高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景区|票付通旅游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建设迎接新征程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Reality|Meta明年将推出新款高端VR头显,但Quest 2不会被替代
- 曾学忠|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希望明年与光弘科技完成智能手机4000万台目标 将引入高端和旗舰项目提升合作规模
- 大奖|建设宜居包容的智慧城市
- 旗舰|小米第三代高端稳了! 小米12系列自研技术全面突破,未来五年超1000亿投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