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职场数字化“监控”花样多,边界在哪里?
阅读提示
当前 , 企业对员工进行数字化监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 甚至用监控防“怠工” 。 事实上 , 不少研究表明 , 数字化监控系统会损害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 建议企业保护员工的隐私 , 以“科技向善”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
日前 , 某公司通过统计排查非工作流量信息 , 对员工在办公区域内看视频、听音乐等行为通报处罚 , 引发热议 。 员工的这些行为被大家调侃为“摸鱼” , 意为偷懒 , 不务正业 。 听闻此事 , 一些网友“瑟瑟发抖”:我会不会也被公司“监控”了?
打卡签到、管理上网行为、追踪员工的沟通记录、视频监控办公场所……如今 , 企业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对员工进行行为管理 。 如此“监控”有无边界?能否提升工作效率?是否侵犯员工隐私?《工人日报》采访人员对此展开了调查 。
不少企业对员工上网行为进行管理
看到前述通报时 , 尤静想起了自己因上班“摸鱼”被警告的经历 。
在山东济南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她 , 曾用办公电脑下载游戏软件 , 被公司技术部门电话警告 。
“当时部门领导在开视频会议 , 技术部门警告我占用了网络带宽 , 影响了视频会议 , 严重的话 , 还会通报给人事部门 。 ”她表示 , 员工手册的确列出了“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 但没想到被“抓个现行” 。
“这属于上网行为管理中常见的流量分配管理 。 ”何哲曾在一家为企业提供上网行为管理服务的头部公司从事产品研发 。 他透露 , 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一般包括硬件和软件 , 具备身份认证、应用权限控制、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基础功能 , 帮助企业监控员工上网行为 , 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 , 保护信息安全 。
何哲表示 , 采购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企业遍及各个行业 , “也有不少公司自行搭建上网行为管理系统 , 只是审计力度有所不同 。 ”
采访人员检索发现 , 多款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介绍 , 不仅明确列出可识别、管控和审计几千种常见应用软件 , 甚至可识别聊天软件中传文件、聊天等细分动作 。
【隐私|职场数字化“监控”花样多,边界在哪里?】企业数字化管理的不只是员工的上网行为 , 更为常见是掌握员工考勤、绩效表现和工作量等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小云对采访人员表示 , 受疫情影响 , 远程办公、在线办公日渐常态化 。 在无法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 ,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基本借助数字技术实现 , 数字化监管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 “企业活动变得在线化、可记录、可存储 , 这使得精细化的监管更加便利 。 ”谢小云说 。
用监控防“怠工” , 反而有损工作主动性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隐私|用户隐私保护新境界,2021 vivo开发者大会将发布安全新动作
- 华为|年度盘点 |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交通数字化转型开启行业发展新篇章
- 猎豹|加码数字化 西单大悦城引入商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