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为网络与数据安全上一份保险( 二 )
面对网络安全保险的痛点问题 ,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陈平研究员指出 , 网络安全保险有一个充要条件 , 即网络安全功能可以度量、网络风险概率可以测量、网络安全损失可以估算 , 这也是精算定价的重要基础 。 但是 , 目前网络安全技术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 网络空间仍存在内生安全共性问题 , “漏洞”不可避免、“后门”不可彻查 , 由“漏洞”“后门”造成的网络安全风险防不胜防 。
目前 , 网络安全技术 , 一方面难以防范未知的风险 , 难以回答“网络到底安全不安全”“网络安全能不能量化”这些关键问题;另一方面 , 现有的网络安全产品也不能保证自身是否安全 , 是否因为叠加了安全设施后造成新的安全风险 。 一个安全性能不可保证、安全质量说不清楚的安全产品 , 保险业如何跟进?
事实上 , 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险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指出 , 一方面 , 网络安全保险需要更注重体现社会责任 , 网络安全的残余风险要靠保险来吸收 , 保险促进了社会面的风险防范;另一方面 , 网络安全企业也可以用网络安全保险来赋能 ,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附赠网络安全保险 , 实际上就是为网络安全产品做了性能上的“背书” 。 保险越高 , 表明安全能力就越强 , 也相当于让有更高性能的产品去引领市场、服务社会 。
网络安全保险如何破局
推进网络安全保险创新 , 使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阻尼器” , 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 达成这一目的 , 需要保险业、网络安全行业、政府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创新 。 但要真正破局 , 根子上还要网络安全技术实现范式创新 。
上海大学李玉峰教授认为 , 网络安全技术要达到保险业所需要的“可保性”的基本要求 , 必须做到“五个可”:安全性能可量化设计 , 对安全性不能“模棱两可” , 要精准度量;安全成本可按需调节 , 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多样化配置 , 实现性能和成本有机结合;安全保障可精准实施 , 能够实时监测威胁 , 快速启动安全预案 , 瞬时恢复受控状态;安全态势可实时呈现 , 对安全场景、内控机制、安全效果达到全域可视;安全链条可追溯取证 , 在“事后”进行成因分析和取证 。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谈到 , 达成保险业所期望的“可保性”需求 , 靠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很难实现 , “封门堵漏”“杀马杀毒”等依赖先验知识的技术路线 , 无法达成网络安全保险的核心需求 。 为此 , 必须要探索网络安全新的技术发展范式 。 近十年来 , 我国科技工作者独有独创的内生安全理论和技术体系 , 一方面可以抵御网络空间未知风险 , 让基于“漏洞”“后门”的网络攻击化于无形;另一方面 , 通过动态、异构、冗余的架构技术 , 能够实现安全功能可定制、安全性能可度量可检验 , 为网络安全保险产品创新、业态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