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文化“入圈”
_原题是:“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 , 文化“入圈”
议论风生
“考古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 , 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 。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 , 层层挖土 , 再细细地扫去浮尘 , 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 , 欢乐也能因此双倍叠加……“考古盲盒”火了 。
据了解 , “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 , 它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 , 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 。 在网上 , “考古盲盒”处于脱销状态 , 每次补货都会秒空 , 河南博物院官微评论区则满是“催货警告” 。
“考古盲盒”为什么能火?就目前看 , 注重用户体验 , 无疑是个重要原因:文物爱好者或者盲盒玩家在挖掘过程中 , 能“感受到考古学家的快乐”——能挖出什么 , 充满不确定性 , 这种不确定性本就颇具刺激性 。
这对传统文化传播跟文创无疑不乏启示:在很多人眼中 , 文物连接的是“传统” , 盲盒代表的却是“潮” , 二者似乎不搭 。
但“考古盲盒”却将二者较好地捏合:让文物形象借盲盒形式出圈 , 也能让曲高和寡的文物形象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 , 还能如某些人说的 , 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 , 连接起过去与当下 。 而好玩的游戏化体验 , 也能带动人们学习与感受的热情 。
“文物+盲盒” , 如果只是两张皮强行捏合 , 那可能也没太大价值 。 从这些“考古盲盒”的设计看 , 有关人员显然用了心:等级区分是盲盒产品吸引玩家的重要元素 , 考古盲盒就将盲盒内的藏物设置成传说级别、传承级别和史诗级别这三个等级 。
运气好的人 , 可以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宝物” , 运气差的也能挖到一抔来自文物胜地洛阳邙山的土 。
到头来 , 这也能让很多文物形象走入寻常百姓家:从盲盒中得到的“宝物” , 可以成为很多人家中的摆件 , 让微缩文物进入人们的生活情境 , 也让家庭氛围中多些文化气息 。
尤其对年轻人来说 , “考古盲盒”也为解决文物走近年轻人的难题 , 提供了参考思路 。
对几十岁的大龄人群来说 , 童年时与古钱币、古董家具、陶制文物等物件的接触 , 可能会建立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隐秘联系 。 但对于95后、00后的Z世代年轻人来说 , 他们与文物之间 , 永远隔了层玻璃罩子 。 在家长的陪伴下参观博物馆 , 虽然也可以体会震撼 , 但如果能真正拥有些许能与自己双手产生接触的微缩文物 , 感受会有所不同 。 “考古盲盒”就让其变得可能 。
近些年来 , 文创产品出圈动作频现 , 故宫文创日历就曾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 而“考古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 , 也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 , 类似的尝试也多多益善 。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 , “考古盲盒”这样的新兴消费热点 , 也应注意避开某些盲盒产品自掘的陷阱——要在正统性、品质感、价格与质量等方面多加考虑 。 毕竟 , 考古盲盒不是简单的生意 , 还被赋予了传播与延续文化的使命 。
【新京报|“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文化“入圈”】□韩浩月(专栏作家)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