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传统航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 。
11日在上海临港举行的第三届“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新基建”峰会上 ,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在致辞中表示 , 要发挥智能航运、新基建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的作用 , 打造一批有特色、科技含量高、标志性强的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带动项目 , 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智能航运和新基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
智能航运和新基建发展是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输服务和监督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 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 2019年5月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 , 提出到2025年 , 突破一批制约智能航运发展的关键技术 , 成为全球智能航运发展创新中心 , 并分阶段规划未来30年远景目标 。
今年 , 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等文件 , 再次强调智能航运发展的意义 , 提出逐步应用智能船舶 , 引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库场改造 , 推进电子单证及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等具体目标 。
文章图片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今日表示 , “新基建”将赋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 助力智慧港口、智能船舶、第四方物流等智能航运领域降低沟通、人力及管理成本 , 解决信任评级难题 。 但也要认识到 , 航运数字化面临着缺乏相应法律规范、行业间利益合作缺乏保护、数据安全有待完善、各地航运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和挑战 。
对此 , 他认为 , 未来要推动数据资产法律法规和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航运界)构建可对接的统一标准 , 并一体化规划新基建和智能航运发展 。
而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看来 , 智能船舶是未来船舶的新技术革命 , 而且并非几个科研项目就可以解决的大系统、高技术、长周期工程 。
“我国要紧抓住机遇 , ‘弯道超车’建设造船强国 。 强化智能船舶科研项目总体设计、多系统研发并进 , 以智能船舶为抓手 , 拉动我国智能配套设备发展 , 突破配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 同时 , 要重视智能船舶系统、传感器、船用智能设备海上试验测试与研究 。 ”林忠钦说 。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溱则谈到了北斗系统在智能航运中的运用 , “比如北斗可以提升港口码头和航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 , 还能加强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加快船舶智能航行保障体系建设等 。 ”他说 , 时至今日 , 我国远洋海运船舶导航定位设备仍以 GPS为主 。 他们目前正在启动建设基于北斗的全球海上航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 推动全球海上航运领域应用北斗系统 。
文章图片
今日会上 , 还发布了《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2020)》 , 并举行《推动临港新片区智能航运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签约仪式 , 协议显示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 比如 , 在加强智能航运发展政策与制度创新方面 , 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长三角港口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围绕智能航运产业的前瞻发展需要 , 统筹5G、标识解析等通信基础设施和航运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在打造智能航运示范场景建设方面 , 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开展船舶制造、智慧港口等区域的5G全覆盖 , 支撑5G+智能船舶技术和智能化航运基础设施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示范应用 , 建立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监管等智能航运试验、试点和示范环境条件等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智能|智能航运未来如何发展,业界专家这样说】文章作者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