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

文/李开复
2020全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或许对大部分的我们来说 , 都体验了这辈子以来最为严峻的社会性挑战 , 也让人们放慢脚步、拉高视野 , 进一步思索个人、社会、全球之间紧密互联的生命共同体意义 。
时值年末 , 《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推出了 “转折点Turning Point”年度特别策划系列专栏 , 邀集国际专家共同探讨2020世界变局下的几大关键转折点 , 以及未来更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
我受《纽约时报》邀请撰文 , 在这篇“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以人为本 , 拥抱AI新经济”的文章中 , 首度提出了AI新经济时代将导致退工潮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 , 在英文简称三个R:Relearn 二次学习 , Recalibrate 二次定义 , Renaissance 二次复兴 。
本篇文章经授权进行编译 , 原文标题: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
文章图片
图1/4

近年来 , 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已经接管了部分常规性、重复性工作 。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 , 安全保障及降本提效的需求迫切 , 为自动化取代人工的落地进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疫情期间 , 各行各业都竭力避免人和人直接产生接触 , 类似餐饮外卖、快递流通、远程医疗都提供了无人接触的新形态服务模式 。 但疫情趋于稳定后 , 大多数人仍然迫不及待地重拾和他人碰面开会、热闹聚餐的美好接触 。
当人类社会大步迈往AI新经济的同时 , 2020这一年 , 我们都上了一堂人性本质的必修课 。
我在1983年开启了AI生涯 , 在当年提交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的申请书上我写着:“AI是对人类学习历程的阐释 , 对人类思维过程的量化 , 对人类行为的澄清 , 以及对人类智能的理解 。 AI将是人类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 。 ”
某个角度看 , 当年的我可能错了 , 但某些方面 , 22岁的我可能说中了!
AI程序和算法在不少任务上已经能够仿效、甚至超越人脑的表现 , 如果AI在功能上取代机械式的重复工作 , 促使人们解放身心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 我们将进一步重拾人类社会独有的情感和人性光芒 。
人工智能对重复性工作的冲击已然揭开序幕 , 和人类雇员相比 , AI的本领更强大、成本更低廉 。 即使某些工作由于短期因素被迫临时取代 , 长期来说也大概率将一去不复返 。 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经济增长效益的同时 , 也正掀起前所未有退工潮 。 我在《AI·未来》一书中预计 , 到了2033 年 , 约 40% 的工作将被AI和自动化取代 。
AI新经济革命的浪潮已然来临 , 随之而来的工作消亡问题 , 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性挑战 。
AI将取代数百万计的工作 , AI未来会成为人类的工具甚至同事 , 在迎接2021年的当下 , 我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 在英文简称三个R:Relearn 二次学习 , Recalibrate二次定义 , Renaissance 二次复兴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
文章图片
图2/4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
文章图片
图3/4

二次学习 Relearn
我们应该发出严正警告 , 唤醒那些正踩在下岗悬崖边缘的人们 , 鼓励他们主动出击 , 重新学习 。
令人欣慰的是 , 有不少人类的技能是AI学不会的 , 特别是那些需要创造力、社交技巧、复杂工艺、还有仰赖人工操作AI工具的岗位 。 我们可以逐步帮助人们掌握这些新技能 , 积极投入“二次学习” , 为AI新经济下的新型工作场景做好准备 。
职业培训机构需要尽快重设课程 , 增加AI时代可持续就业的培训科目;政府可为这些培训提供奖励和补贴 , 企业应当参考类似亚马逊职业选择计划 (Career Choice program) 的方案 , 为每位时薪制员工花上四年的时间和经费 , 补贴个人职业再造所需的培训项目 , 帮助雇员报考如飞机维修技师、电脑辅助设计师、医疗护理师等职业所需的资格许可证 。
值得关注的是 , 随着财富增长与寿命延长 , “银发看护”方向的关怀型职业将成为社会刚需 , 其重要性与需求量都会水涨船高 。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 要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全球医护人员需求的缺口高达 1800 万人 。 过去 , 这类关怀型职业往往被重视度欠佳、薪酬也普遍偏低 , 但往后 , 这些“以人为本”的关怀型职业将成为AI新经济运行的基石 , 也值得更多人考虑通过二次学习来投入 。
为了进一步平衡人力供需失衡 , 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把目前“志愿者服务”类型的工作调整为全职薪酬工作 , 诸如献血中心人员、动物保育员、夏令营老师、心理咨询师等 。 可预见的是 , 自动化时代一旦到来 , 社会将需要大批志愿者为失业人员提供热线咨询 , 辅导人们解决职场转换的疑难杂症 , 排解心理压力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 这些志愿者也应当获得合理的报酬和认可 。
二次定义 Recalibrate
在整体社会迈向AI新经济的转型期 , 有不少职业需要重新定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
我们都经历了信息化革命 , 短短几十年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 AI时代则进一步催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进化解决方案:AI能海量计算量化任务的最优解 , AI能测算不同条件下的沙盘推演 ,AI能协助不同行业的岗位优化流程 , 代劳日常重复事务 。 我认为 , 很难有单一通用型的AI工具 。 AI必须针对各个行业提供高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举凡药物分子研发、营销广告策划、新闻信息核实等任务 , 都能通过定制的AI工具来实现 。
当我们采用“二次定义”的方案 , 充分把以人为本的人性特质 , 和AI善于优化的技术优势深度结合起来 , 许多工作职业将被重塑 , 不少新兴岗位也将随之而来 。
AI和人类各展所长、分工协作 , AI能既智能又敏捷地承担起各种重复性任务 , 从业者的时间就能花在需要温暖、创意、策略的人文层面工作 , 发挥1+1> 2的纵效 。 举例来说 , 人们生病了仍然最为信任人类医生 , 医师用着专业AI医疗诊断工具 , 快速准确地为患者计算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 于是能匀出更充裕的时间和病人深入探讨病情 , 抚慰他们的心灵 。 医生的职业角色将会二次定义为“关爱型医生” 。
正如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滴滴司机、美团小哥等职业 , AI的崛起也将创造出渐显雏形的新工作 。 目前已经有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据标注员、机器人维修员等AI时代的新职业 , 我们应时刻关注AI新经济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兴岗位 , 确保就业大众掌握情况 , 辅以培训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
文章图片
图4/4

二次复兴 Renaissance
中国历史上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滥觞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则诞生了辉煌的文学、音乐、建筑和雕塑 , 数百年后仍为人赞颂(译注:Renaissance一词即为文艺复兴) 。 AI新经济将能激荡出怎样的人文复兴?值得我们引颈以待 。
AI新经济时代将改写职场规划的固有模式 。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为人类代劳了重复性事务 , 我们得以重新检视传统意义的工作形态 , 我们工作与生活两者将如何重新平衡?我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表是不是能更加个性化?如今的退休等同于个人生产力终止 , 但往后是不是能开展截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AI新经济时代将促成一套全新的社会契约 。 AI将人类从重复工作释放出来 , 我们的时间宽裕了 , 我们的心志解放了 , 人们终于能够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 , 释放激情、创造力及才华 , 把我们的能力用于发明、发现、创造、创意等层面 , 人人都有机会通过AI时代的二次复兴 , 重新发掘内在的真实潜力 。
AI工具将成为绘画、雕塑及摄影艺术家们的得力助手 , AI视觉工具可以按照他们的指示来构建、实验、完善作品 。 AI文字工具得以辅助小说家、诗人、采访人员为写作注入新灵感 。 教师花在批改试卷和作业的任务交给AI , 时间精力节约出来 , 得以设计崭新的课程课件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 课堂间传递标准化知识信息的任务交给AI , 时间交给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个性化互动、启迪孩子们的情商 , 老师们才能蜕变为AI时代的教育家 。
缔结新的社会契约
针对人类社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退工潮挑战 , 上述三种解决方案的框架是当务之急 。 不仅用人单位需要对大量失业人员再培训 , 政府及有关单位需要提前规划大笔经费来支撑这个过渡阶段 , 学校需要及早检视课程体系 , 培养具备创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领域知识的未来人才 。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职业道德、社会身份、企业责任及政府角色等概念 , 需要接纳更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平衡理念 。 简而言之 , 我们必须通过AI来彻底改造社会 , 缔结新的社会契约 。
在上述各个方面 , 人工智能技术在里面的角色都至关重要 。 如果我们运用集体智慧 , 人工智能就可让人们释放天性与创造力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李开复: 以人为本,拥抱AI新经济】期待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 拥抱AI新经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