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1/8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于松叶编辑 | 汉卿
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
近日 , “腾讯被薅羊毛一个亿”的相关话题引起关注 。 企查查信息显示 , 腾讯以违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 , 起诉了第三方群控产品“OK微信管家“背后的两家主体公司——广州登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厦门联络易科技有限公司 。
判决书显示 , 被告在其主办网站“OK微信管家”上 , 推销微信管理软件 , 该软件可以获取微信的用户信息、聊天内容、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微信红包及转账等各类隐私数据 , 并自动生成统计图表 , 拥有诸多微信没有提供的功能 。
OK微信管家靠收取服务费盈利 , 也有媒体报道称该产品会将收集来的信息悄悄对外出售进行牟利 。 两被告则透露 , 已通过OK微信管家获利超过1亿元 。 一审腾讯胜诉 , 获赔360万元 。 但赔偿金额相较于对方所获利润 , 确实微不足道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2/8

今年以来 , WeTool等头部第三方群控工具被微信正式封杀 , 意味着此类外挂工具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式结束 。 但遗憾的是 , 微信官方扶持的企业微信因功能贫乏经常遭到用户的吐槽 , 显现了企业微信的产品理念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
面对频频遭受的外部侵入 , 腾讯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严密封杀措施 。 作为微信生态的缔造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 微信允许新生事物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 但是不允许外部产品威胁到自身 , 总是时机成熟 , 再斩草除根 。
腾讯和外挂软件的斗争
外挂不仅仅是如今微信面临的问题 , 早在十多年前 , 作为上一代即时通讯工具霸主的QQ就已经面临面临严重的外挂侵袭问题了 。
2001年 , 北京一高校教师推出珊瑚虫版QQ , 因提供了官方版本没有的显示对方IP和地理位置、去除广告等功能而备受网民喜爱 , 下载量巨大 。 珊瑚虫版QQ的出现 , 拉开了QQ外挂时代的序幕 。 此后数年 , 网络上出现了彩虹QQ、红旗QQ、HookQQ等诸多QQ外挂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3/8

“去广告 , 显IP” , 是绝大部分外挂产品的共同卖点 , 不仅暴露出了侵犯用户隐私的隐忧 , 也让QQ的商业价值受到冲击 。
QQ对外挂制作方的打击毫不留情 。 2008年 , 珊瑚虫版QQ的制作者陈寿福被判侵犯著作权罪 , 处有期徒刑三年 , 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 。 三年后 , 彩虹QQ的制作方也被认定对QQ构成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 判罚开发的两公司赔偿腾讯50万元 。 红旗QQ是两名腾讯前员工开发的外挂软件 , 2012年 , 红旗QQ的3名负责人因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获刑6至7个月不等 。
QQ的外挂时代落幕 , 不单是因为腾讯方面的严厉追究 , 更是由于微信时代的到来 。 2011年 , 微信诞生 , 即时通讯的主战场逐渐从QQ转移到微信 , 人们对于QQ外挂的需求不再 , 针对微信的各种外挂应运而生 。
与此同时 , 淘宝的开店门槛和成本越来越高 , 大量三无化妆品商家开始另寻他路 。 几乎无成本的社交媒体成了众多商家的后路 。 微信的迅速崛起 , 也催生出了微商这一新物种 。
而后的数年 ,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意识到微信中的私域流量的威力 , 纷纷开始以微信为根据地 , 发展客群 , 但是运营人员手动加好友、管理社群和粉丝的效率始终有限 , 因此 , 能够优化微信社群管理的诸多外挂产品进入企业视野 , 成为企业开疆拓土的法宝 。
在诸多的微信外挂产品中 , 主要有两大类 。 一类属于半正规军 , 比如WeTool , 用户体量大 , 认为自己在微信眼皮子底下存在多年却相安无事 , 自身的存在已经获得官方默许;另一类是黑产外挂软件 , 包括“清好友”“修改微信步数”等外挂软件 , 由个人开发者制作而成 , 可能存在盗号诈骗、窃取用户信息并倒卖等问题 。
鉴于黑产外挂软件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 人们默认大多数微信外挂是不可靠的 , 纷纷向WeTool等头部产品靠拢 。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 , 今年5月底 , 一场针对WeTool使用者的封杀行动开始蔓延 , 微商、在线教育等重度依赖第三方群控工具的行业均遭到波及 , 一时间怨声载道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4/8

微信官方态度强硬 , 对用户下达了正式警告 , 被封禁的账号如若继续使用外挂软件 , 将会被永久封号 。 对于对社群管理有刚需的用户 , 微信方面则建议他们迁移到企业微信 。 毫无疑问 , 企业微信才是群控工具中的正规军 。
企业微信于2016年上线 , 起初只是作为基本的企业通讯工具而存在 , 并不和微信生态相连接 , 直到2019年年底 , 企业微信才正式连接微信生态 , 并优化了效率工具 。 而巧合的是 , 微信也是在2019年加大了处理外挂的力度 。
2019年6月18日 ,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打击“微信营销”外挂的公告》 , 拉开狠打外挂的序幕 。 第一波被整治的诸多外挂产品中 , 包括“侠客”“通路云”等多款群控软件 , 腾讯方面对这些产品的运营方提起诉讼 , 认为这些群控软件的开发、运营构成不正当竞争 。
但是今年5月才被封杀的WeTool的下场就好得多 , 该产品背后的杭州推宝有限公司并未被腾讯方面起诉 , 而是被微信官方“收编” , 即成为企业微信官方服务商 , 并研发推出了新的群控产品企微宝 。
微信对待WeTool和其他外挂产品的双标 , 助长了外挂开发者们的侥幸心理 。 如今 , 距离WeTool被封杀已经过去了半年多 , OK微信关家在被腾讯方面起诉后也迅速消失了 , 但市面上依然有大量外挂产品存在 。 「新熵」观察发现 , 这些产品多通过收取服务费和广告费变现 。 它们蛰伏在微信生态内 , 但不会被微信官方扼杀在摇篮之中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5/8

只挑体量大的外挂开刀 , 这让外界认为 , 微信封杀WeTool等主流外挂是杀鸡儆猴 , 是为了给企业微信铺路 , 但这种说法并不是个完美的解释 。
用户的无奈
封杀WeTool等主流外挂之后 , 企业微信获得了大量的用户 。 但令微信方面尴尬的是 , “难用” , 成为许多企业社群运营人员对企业微信的评价 。 目前的企业微信 , 功能依然十分保守 , 诸多第三方群控产品能提供的服务 , 例如自动回复、回复关键词拉群等重要功能 , 企业微信均不提供 。 这些众多第三方团队都可以实现的功能 , 并不是微信不想实现 , 更像是故意不去实现 。
企业微信之所以功能鸡肋 , 或许和其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关 。 众多周知“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个“三不”原则 , 即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 , 这个产品观影响了微信的基调 。
企业微信作为微信的官方衍生版本 , 本就不是为了迎合企业营销而存在的 , 让企业运营人员迁移至企业微信管理用户 , 是在清除第三方群控产品过程中的缓冲策略 。 等到群控产品绞杀殆尽 , 该如何高效率运营企业社群 , 并不是微信官方认为的应该替用户解决的问题 , 因为微信官方并不想亲手撕开“骚扰用户”的口子 。
微信“不骚扰用户”的产品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 , 例如朋友圈文字只能显示5或6行 , 超出的部分文字会被折叠 , 再就是过度活跃的、疑似微商的账号所发朋友圈会被屏蔽 , 新的好友申请也无法显示 , 微信生态内各种有诱导分享性质的链接也经常会被屏蔽 。
微信的产品细节中还彰显了其是一个“可追踪的人际关系网”这一产品理念 。 不同于QQ , 通过搜索昵称或群名就能检索到大量陌生用户或QQ群 , 微信的加好友存在一定的门槛 , 别人是如何加你为好友的 , 将永远显示在这个人的资料栏下方 , 是通过手机号、名片、微信群还是二维码等方式 , 都是有迹可循的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6/8

微信群中的人际关系情况也会被提示 。 当用户收到一个微信群邀请 , 会看到自己是否有微信好友存在于这个微信群中;如果你是扫码进入该群 , 且该群没有你的任何微信好友 , 入群之后其他用户也会收到相关提示 。 对用户强调微信群内的人际关系 , 也能让部分微信诈骗手段无所遁形 。
可以看出 , 微信不接受莫名其妙的好友关系 , 也在暗中强调陌生人社交的风险 。 但是诸多第三方群控工具的出现 , 过度延展微信的功能 , 也无形中扼杀了微信这一产品的初衷 。 通过第三方产品进行社群裂变 , 轻则出现企业恶意导流的情况 , 重则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诈骗案件 。
这说明微信的“三不”原则 , 确实有其存在的道理 。
在微信的强势态度下 , 目前 , 大多数企业都不敢再贸然使用第三方群控产品 , 要么乖乖适应企业微信 , 适应种种不便 , 要么通过企业微信开放的接口 , 开发企业自研的群控工具 , 再或者 , 也可以购买企业微信签约服务商平台的服务 。
以完美日记企业微信为例 , 用户可以查看官方运营客服小完子的历史朋友圈 , 用户可能无法发现异样 , 但问题是 , 正常情况下 , 企业微信并不支持查看历史朋友圈 , 仅支持查看当日朋友圈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7/8

一天的朋友圈内容 , 信息容量十分有限 , 对于完美日记等上新频率高的企业来说 , 根本无法满足外宣的需要 。 通过购买企业微信签约服务商的服务 , 企业获得了企业微信本不具备的功能 。
但依然有企业不愿意将社群迁移到企业微信上 。 「新熵」接触的某公司运营表示:“最近在考虑使用微信签约服务商的产品 , 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 , 我还是倾向于使用微信外挂 , 因为我们公司的上万好友都在个人微信中 。 ”
「新熵」询问某微信签约服务商客服是否有快速导入微信好友的功能 , 对方表示 , 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不互通 , 企业微信也不能主动添加个人微信为好友 , 只能提醒粉丝主动添加企业的企业微信号 。 ”这意味着 , 一旦企业改用企业微信运营社群 , 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粉丝流失 , 因为无法确保每个粉丝都能主动添加企业微信 。
另外 , 微信签约服务商的服务价格也较贵 , 「新熵」接触到的一家服务商 , 报价为每个号每年1499元 , 单价根据企业购买数量有所递减 , 其他服务商的价格也相差不大 。 以前的WeTool , 其基础付费版价格为每号每年799元 , 该价格在诸多外挂产品中属于较高的 , 相当于企业的群控成本至少翻了一番 。
向企业微信迁移不便和群控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不算严峻 , 企业使用企业微信最大的问题是不利于企业打造亲切友好的形象 , 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
对于美容、理发、代餐等服务类连锁企业而言 , 企业人员会有意打造和顾客间的朋友关系 , 平时给顾客的朋友圈点赞、评论甚至发发红包 , 以增强店铺的存在感 , 进而促进转化 。 一旦使用企业微信 , 社群运营者不但不能查看顾客朋友圈 , 而且还会显得正式、不可亲近 , 这也是一些小微企业不愿意使用企业微信的原因 。
企业微信目前只收取300元的注册审核费用 , 并不针对企业收取其他服务费用 , 虽然不排除企业微信未来会像微信一样打造出独特的盈利生态 , 但“封杀微信外挂是为了给企业微信铺路”的说法并不成立 。 简而言之 , 是企业微信的产品理念和产品调性桎梏了其普及程度 。
微信的“一言堂”
微信对社群运营有着自己的态度 。 搜狐房产线社群运营林杨告诉「新熵」:“我认为微信扶持企业微信的目的并不是帮助企业高效管理社群 , 而是促使企业进行1V1运营 。 ”1V1运营 , 即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服务和管理 。
“企业微信每天最多只能发一条全员可见的朋友圈 , 但是可以针对不同的朋友圈分组 , 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朋友圈推送 , 这说明企业微信倾向于精细化运营 。 ”林杨补充道 。
微信是自己的生态规则的缔造者 , 无论是对外挂软件初期的佛系态度 , 还是后期的严抓严打 , 都反映了其作为绝对霸主的威严和强势 。 所以社群运营的规则和调性 , 微信也要紧紧把控 , 不容任何人偏离路线 。
无论是朋友圈默认一天可见 , 还是每天只能发一条全员可见的朋友圈 , 都显示出了微信对自身生态内的营销行为的克制态度 。 这种克制 , 不仅仅是因其遵循“不打扰用户”的主旨 , 更是因为微信不允许自身生态内生长出比自己强大的产品 。
相比与外界 , 微信较晚意识到私域流量的威力 。 微商是伴随着微信的诞生而出现的 , 但是微信却在数年后才有所动作 。 2014年 , 微信推出微信小店 , 为微信公众号创作者提供了运用私域流量变现的途径 。
2016年 , 腾讯投资口袋购物 , 而后口袋购物旗下的微店直接接入微信 , 开通微店的用户 , 其微信资料下方会对好友显示其个人微店的入口 。 外界甚至认为 , 微店是被微商模式倒逼出来的产物 。
今年 , 微信官方小程序团队又推出了“微信小商店” , 据报道 , 微信小商店是小程序团队全新打造的一个快速建店工具 , 无需开发即可一键开通一个卖货小程序 , 免服务费且支持直播带货 。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
文章图片
图8/8

种种动作说明 , 微信近年来已经开始主动审视私域流量的价值 , 在自己尚未挖掘之前 , 更不许别人有大的动作 , 这也是近几年微信陆续屏蔽淘宝、抖音等产品链接的原因 。
正如刷屏文章《腾讯的背水一战》表达的观点之一 , 微信已经管道化了 , 有可能失去了对流量的控制 。 对微信而言 , 现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达11.65亿的月活跃账户数 。 对于微信来说 , 如果不能紧紧抓住用户 , 把用户留在腾讯阵营的产品体系内 , 就会根基渐崩 。
在社交赛道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 打败微信的唯一途径就是打入微信内部 , 利用微信导流 , 从内部瓦解微信 。 例如陌陌团队新推出了熟人社交产品咔咔 , 就是在利用微信和QQ给自己导流 , 再通过新玩法沉淀用户 。 类似的熟人社交产品一旦茁壮成长 , 必定会动摇微信社交行业老大的地位 , 微信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
但必须强调的是 , 微信似乎乐于观察新生事物的成长路径 , 学习经验并化为己用 , 所以外部事物总是在形成一定的体量之后才被封杀 。
2018年 , 微信开始封杀抖音 , 通过抖音 , 微信意识到朋友圈能为短视频平台有效导流 。 第二年 , 微信开始给腾讯微视导流 , 用户使用微视可以获得发长达30秒的朋友圈视频的权限 。 这对于一向以克制面目示人的微信来说 , 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改变和妥协 。
可以肯定 , 微信永远不会对各种外部侵袭实行“一刀切”的措施 , 但会一直走在封杀外部产品的路上 。
(文中林杨为化名)
【|微信被“薅羊毛”一个亿,暴露了它的倔强】(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