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Arm 生态 , 云计算行业的长远利益已经统一
那么将 Amazon Graviton3 视作整个云计算行业在 2021 芯片领域的代表是否合适呢?至少在现阶段 , 可能是十分恰当的 , 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
据 Garnter 统计数据显示 , 2020 年 , 亚马逊云科技以 40.8% 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位居全球第一 , 第二名的市场份额还不到亚马逊云科技的一半 。 今年 7 月 30 日 ,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 Q2 财报 , 显示其季度收入为 148 亿美元 , 过去十二个月收入为 527 亿美元 , 增速 37% , 增速增长了 9% 。
这样的份额和增速 , 让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形成的势能极大 , 其自研芯片发布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 。 我们可以通过其官方合作案例来具象化这种影响:
尽管 Amazon C7g 实例还只有预览版 , 但 Twitter 平台主管 Nick Tornow 已经表示支持:“我们发现基于 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的 C7g 实例与基于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的 C6g 实例相比 , 可将性能提高 20%-80% , 同时还将尾部延迟减少多达 35% 。 我们非常高兴并期待利用基于 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的实例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 ”
要知道 , 2020 Q2 , Twitter 的日活可是高达 1.86 亿 。 亚马逊云科技展示的客户案例还有许多 , 个个是重量级:
一级方程式(F1)赛车首席技术官 Pat Symonds 表示:“基于 Amazon Graviton3 的实例在性价比方面的优越表现 , 我们期待它成为运行所有 CFD 工作负载的最佳选择 。 ”
Epic Games 高级工程总监 Mark Imbriaco 表示:“我们的测试表明 , 它们(Amazon Graviton3)甚至适用于要求最严苛、延迟敏感度最高的工作负载 , 同时提供卓越的性价比 , 提升了《堡垒之夜》和任何基于虚拟引擎创造的游戏体验 。 ”
更为重要的是 , 尽管还不确定 Amazon Graviton3 是基于 Arm Neoverse N2 还是 V1 , 但性能始终是有保障的 , N2、V1 分别代表了最高单芯片性能和最高单线程性能 , Arm 对 N 系列的 PPA 特征定义是“性能、功率、面积得到了同等的考量” , 对 V 系列的定义是“突破性能极限” , 哪种都好 , 都是 Arm 在摘掉“只能在功耗上做文章”后的翻身仗 。
而 Arm 能有这场翻身仗 , 一个离不开苹果的 M1 , 另一个就主要靠亚马逊云科技的 Amazon Graviton 系列 。 M1 主要引导了行业对个人 PC 领域状况的关注 , 而 Arm 在企业服务市场的发力 , 甚至还在个人 PC 之前 , 这也是 Amazon Graviton 系列影响力的证明 。
就在 Amazon Graviton3 的背后 , 其实也反映着 , Arm 在芯片级的技术创新 , 是云计算能力长期发展的源动力 。 今年的 2021 亚马逊云科技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 Amazon IoT TwinMaker、Amazon IoT FleetWise、Amazon Private 5G , 云边端一体战略、5G 战略都已经落地 , 而 Arm 端云同构、低功耗、高效能和轻量化的特点 , 恰好适应云行业整体战略的走向 。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IT|中国重汽:氢能源产品的核心布局和整车集成开发已经全面完成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