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多篇研究论文登上科学期刊,科幻电影里的「软体机器人」将成现实?( 二 )


另外一些研究团队将聚乳酸、聚酯等材质运用在机器人上 , 从而延长寿命 。

驱动|多篇研究论文登上科学期刊,科幻电影里的「软体机器人」将成现实?
文章图片

总之 , 柔性机器人的进步离不开新材料的发展 , 当前柔性可穿戴技术 , 同样可以看作柔性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缩影 。
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 软体机器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 是如何将柔软的身体动起来 。
在依靠材料搭建完基体之后 , 机器人还要依靠驱动器(执行器)来运作 , 但目前软体机器人的体内依然是刚性驱动器 。 这就导致如今的软体机器人更像是“披着硅胶的刚性机器人” 。
如果想制作真正的“全软体机器人” , 那么需要着手改进机器人的驱动器 。
科学家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很多 , 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依靠流体物理学的基本规则 , 给软体机器人创建执行器 。
2016年 , 来自哈佛大学仿生机器人实验室Wehner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体机器人Octobot成功登上《Nature》杂志 , 该机器人利用流体驱动的方式前行 , 动力全靠化学反应 , 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刚性材料 。

驱动|多篇研究论文登上科学期刊,科幻电影里的「软体机器人」将成现实?
文章图片

这种奇特的思路不同于以往的固体或是液体驱动 , 更符合软体机器人的特点 。
就在近期 , 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团队再次将流体驱动的方式完善 , 创立一种“吹气球”似的泡泡铸造技术 。

驱动|多篇研究论文登上科学期刊,科幻电影里的「软体机器人」将成现实?
文章图片

简单来说 , 就是在制造过程中 , 使用管状物或螺旋状物将空气泵入液态聚合物中 。
通过控制相关因素 , 例如涂在模具上的弹性体的厚度、弹性体沉降到底部的速度、以及液态聚合物固化所需的时间等 , 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
虽然这种结构远远称不上机器人 , 但它给软体机器人的建造带来了新思路 , 完全可以取代刚性驱动器 , 并且其几乎0成本的锻造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
软体机器人商业化开始百花齐放 可以看到 , 随着技术上成熟 , 关于软体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也被提上日程 , 大批软体机器人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例如脱胎自北航的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 , 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软体机器人的代表企业 。 旗下的柔性夹爪-N系列产品在精度、寿命等做到全球领先水平 , 解决了工业领域异形易损物品的抓取搬运难题 。

驱动|多篇研究论文登上科学期刊,科幻电影里的「软体机器人」将成现实?
文章图片

SRT向镁客网介绍道 , 柔性夹爪的抓取动作类比人的手指并且能自动包裹产品 , 适用于食品、汽车、日化、医疗、3C电子等诸多领域 , 可集成至智能装配、自动分拣、物流仓储和食品加工流水线 , 也可作为科研实验设备、智能娱乐设备或服务型机器人的功能性配件 , 是要求实现智能、无伤、高安全性、高适应性抓取动作客户的理想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