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1/13

来源:零壹财经
陈成
12月11日 , 国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9992.HK)正式登陆港交所 。 此次发行价38.5港元 , 开盘77.1港元 , 按此计算泡泡玛特市值1065.2亿港元 。 收盘价回落至69港元 , 涨幅为79.22% 。
招股书显示 , 泡泡玛特2017-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 , 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 , 近两年同比增速分别上升6119%和353% 。 短短三年 , 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三级跳”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而在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 , 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更是以1.42亿元的最终销售额 , 成为玩具类目首位“亿元俱乐部”成员 。
除了资本加持 , 泡泡玛特也收获了大量年轻用户 。 百度指数显示 , 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年龄分层集中在20至39岁 , 对应80至90后 , 女性占比接近55% , 这类用户具备高消费能力 , 且热衷分享与展示的特点 。 据泡泡玛特CMO果小介绍 , 公司的核心用户中 , 75%为女性;58%在30岁以下 , 其中“Z时代”占了32%;90%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间 。
虽然泡泡玛特在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双重认可 , 但也有业内专家不看好该公司的未来表现 , 认为其红利期“也就是几年时间”、“未来大概有3-5年黄金发展期” 。 甚至有人认为 , 泡泡玛特在“割年轻人的韭菜”、“收智商税”、“没有社会价值” 。
零壹智库于2020年6月发布报告《玩具“盲盒”独角兽泡泡玛特 , 赴港上市前营收利润暴增》分析泡泡玛特招股书 , 详细解读了泡泡玛特的成长史、财务数据、产品逻辑 , 以供读者参考 。
玩具“盲盒”独角兽泡泡玛特 , 赴港上市前营收利润暴增
作者|陈成
2019年 , “盲盒”这个词在80和90后中得到迅速散播 , 一个原价59元的“盲盒” , 其中一款“潘神圣诞隐藏款”被炒到2350元 , 溢价39倍;另一款Molly胡桃夹子王子曾在闲鱼交易平台上达到1350元的均价 。 大多数人见识过炒币、炒鞋 , 没想到玩具也能炒 。
一、售卖“盲盒” , “双十一”销售额破8000万 , 经历8轮融资
2010年 ,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泡泡玛特)成立 。 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 , 泡泡玛特成为了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
泡泡玛特主打 , 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产品就是“盲盒” , 即泡泡玛特将娃娃玩具(PVC/ABS材质)装进同样外观的包装盒里 , 按系列以单个或整盒(12个)发售 , 只有拆开包装盒才能知道里面的玩具样式 。
每个系列大约有12个种类娃娃 , 另外设有一到两个隐藏款 。 想要集齐一套12种的娃娃只需要购买一整盒“盲盒” , 但是隐藏款却是概率释出 , 需要拆开更多的“盲盒”才有机会获得隐藏款 。
图1:泡泡玛特人偶玩具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2/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根据泡泡玛特披露的信息 , 目前POP MART泡泡玛特的线下直营门店已经突破了150家 , 拥有超900台机器人商店 , 深度覆盖了全国63个城市 , 并入驻中国港台、欧美、东南亚和澳洲等22个地区和国家 。
2019年天猫“双十一”期间 , 泡泡玛特销售额突破8212万 , 同比增长295% , 成为天猫玩具类目第一名 。 目前 , 泡泡玛特拥有超过320万名注册会员 , 2019年末的注册会员是220万名 。
早在2017年 , 泡泡玛特已经在新三板挂牌 , 并于2019年退市 , 当时市值约20亿元 。 根据企查查信息 , 泡泡玛特目前已经经历了8轮融资 , 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0年4月 , 金额超过1亿美元 。
在2019年退市后 , 泡泡玛特在同年5月份由股份制公司改为有限公司 , 并经过一系列操作 , 从内资企业转换为中外合资企业 , 最后成为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 。 在泡泡玛特的融资历程中 , 备受资本追捧 , 吸引了包括红杉资本、墨池山创投、金鹰集团、启赋资本、华强资本等机构 。
二、泡泡玛特:“尖子生”的优秀成绩单
1. 超高营收和净利润增速 , 毛利率和净利润力压国际知名玩具厂商
招股书显示 , 泡泡玛特在2017-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 , 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5.4%和227.2% , 三年间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 , 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同比上升6119%和353% 。
在2014至2016年 , 泡泡玛特都处于亏损状况 , 但在这段时间 , 营收已经处于较高速度增长期 , 在2017至2019年间业绩得到进步发酵 。
图2:泡泡玛特经营情况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3/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毛利率表现上 , 2017至2019年 , 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从47.6%增长至64.8% 。 针对毛利率上升 , 泡泡玛特解释称主要由于拥有相对较高毛利率的自主开发产品于2019年的销售占比增加 。
图3:泡泡玛特毛利率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4/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2019年 , 泡泡玛特的净利率为26.8% , 结合64.8%的毛利率 , 这份数据成绩单力压玩具行业的多个巨头 , 例如孩之宝(美国玩具公司 , 拥有变形金刚、大富翁等多个品牌)、美泰公司(美国玩具公司 , 拥有著名玩具品牌“芭比”)和万代南梦宫(日本娱乐产业集团 , 拥有机动战士GUNDAM、吃豆人、数码宝贝、铁拳、太鼓之达人等品牌) 。
表1:泡泡玛特与玩具行业公司毛利率对比(2019年)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5/13
数据来源:泡泡玛特 , wind , tigertrade , 零壹智库
2. IP为核心优势 , 销售依靠零售店和线上渠道 , 存货周转快
在业务分布上 , 2019年泡泡玛特37.2%的营收来自于其自有IP , 35.4%来自独家IP , 9.5%来自非独家IP , 16.6%来自第三方产品 。 根据招股书信息 , 泡泡玛特运营85个IP , 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和51个非独家IP 。 泡泡玛特还表明 , IP是业务发展核心 , IP运营能力是自身IP库成功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 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
图4:泡泡玛特业务占比(%)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6/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自有IP包括泡泡玛特收购的代表性IP , 如Molly和Dimoo , 以及内部开发的IP , 如Yuki和BOBO&COCO 。 独家IP指泡泡玛特和艺术家进行合作创作后 , 艺术家授予泡泡玛特基于该IP开发和销售潮流玩具产品的独家权利 。 独家IP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3.1%增长至2019年的35.4% , 第三方产品占比则进一步压缩 , 独家IP业务占比几乎追平自由IP业务占比 。
毕竟 , 依靠自身内部孵化出IP不是那么容易 , 但是与外部艺术家合作 , 特别是有一定粉丝基础的艺术家 , 获取IP授权 , 这种方式在时间和成本上或具有独特优势 。 非独家IP则指泡泡玛特从知名IP提供商 , 如迪士尼、环球影业等获取授权 。
图5:泡泡玛特主要IP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7/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另外 , 泡泡玛特中最受欢迎的IP——Molly , 该自有IP在2019年贡献了4.56亿元的收入 , 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1% , 是泡泡玛特业务的绝对核心 。 独家IP中的Pucky , 同期创造了3.15亿元收入 , 收入占比为18.7% , 其他的IP则与Molly和Pucky创造的收入差距较大 , 仅Dimco和The Monsters两个IP的收入刚刚过亿元 。
在销售渠道上 , 泡泡玛特主要依靠线下零售店、线上、机器人商店、批发和展会 , 线下零售店、线上渠道和机器人商店合计贡献了超过9成的收入 。 其中 , 机器人商店在2017年推出 , 类似食品饮料的自动贩卖机 , 顾客在机器上面选择购买对应的系列盲盒 。 机器人商店主要投放在购物中心以及人流较高的如地铁站等位置 , 在租赁费、人工费和维护成本方面比线下零售店要低 , 并且能够帮助泡泡玛特迅速渗透零售店没有覆盖的区域 。
线上渠道是泡泡玛特在这3年间发展最为迅速的渠道 , 主要的模式包括天猫旗舰店、京东、泡泡抽盒机、葩趣和其他中国主流电商平台 。 2018年9月 , 泡泡玛特在微信上线泡泡抽盒机 , 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上完成购物流程 。 另外 , 展会的收入贡献率有下降趋势 , 但展会能够为泡泡玛特吸引新的粉丝 , 以及增加旧粉丝的粘性 , 在展会上推出会场限定版以及新品 , 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战略意义 。
图6:泡泡玛销售渠道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8/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2017年 , 泡泡玛特的存货周转天数是49天 , 2019年则下降到46天 , 也就是说 , 平均一个盲盒从出厂到上架被购买 , 只需要46天 。 2019年末有5230万元的存货(54.3%占比)在今年4月底已经售出 , 这么强的销货能力 , 足以媲美快消品公司 。
3. 优秀的经营现金流管理和偿债能力 , ROA和ROE冠绝群雄
泡泡玛特在保持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 , 经营现金流管理也非常优秀 ,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17年的1550.7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50288.9万元 。 流动比率从1.5上升至1.9 , 资产负债率在3年间保持在44%至45% , 反映出泡泡玛特的偿债和变现能力较为优秀 。 另外 , 截至2020年4月末 , 泡泡玛特手握近7.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 。
图7:泡泡玛特经营现金流净额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9/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值得注意的是 , 泡泡玛特的ROA和ROE在2017至2019年间出现了恐怖的增长 , 其中ROA从1.1%提升至42.3% , ROE则从2%飙升至76.1% , 针对这两项数据 , A股绝大部分公司只能望其项背 。
图8:泡泡玛特资产回报率与权益回报率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10/13
资料来源:泡泡玛特 , 零壹智库
三、“盲盒”:概率不透明 , 泡沫存在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 , 中国潮玩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6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34.6% , 预计到2024年会达到763亿元 , 在2019年至2024年能保持29.8%的年复合增长率 。 可见 , 泡泡玛特处于一个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市场当中 。
图9: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11/13
资料来源:Frost& Sullivan , 零壹智库
招股书中资料还显示 , 泡泡玛特的零售价值2019年在中国潮流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一 , 为17.57亿元 , 对应8.5%的市占率 , 在2017至2019年间保持了226.3%的年复合增长率 。 虽然泡泡玛特并没有拉开与公司A(7.7%市占率)的零售价值差距 , 但是在增长率上却一骑绝尘 。 在行业当中前5位厂商 , 合计占有22.8%的市场 , 总体来看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并没有出现头部厂商集中的特征 , 反而是一个相对较为分散的市场 。
泡泡玛特还计划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继续增加店铺数量 , 并提升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 。 若泡泡玛特未来仍能保持较高的业务增长速度 , 相信与行业其他公司拉开更大的差距不过是两三年的事 。
图10:2019中国潮流玩具公司竞争格局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12/13
资料来源:Frost& Sullivan , 零壹智库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 , 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年龄分层集中在20至39岁 , 对应80至90后 , 女性占比接近55% , 这类人群的兴趣爱好集中在游戏、影视音乐、教育培训、资讯、软件应用、医疗健康、书籍阅读、旅游出行、餐饮美食和家电数码当中 。 结合泡泡玛特盲盒零售价单个约59元来看 , 这类人群应该以白领和学生有主 , 并且有良好的消费能力 。
图11:泡泡玛百度指数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千亿市值惊艳市场,泡泡玛特的“泡泡”还能吹多久?
文章图片
图13/13
资料来源:百度 , 零壹智库
在闲鱼上 , 可以发现大量的泡泡玛特玩具交易信息 , 根据笔者调查 , 娃娃隐藏款价格在200元到数千元不等 , 也有不少消费者“退坑(即打算退出这个圈子)” , 打包以均价不到10元一只的价格出售 。 2018年 , 闲鱼上有30万人进行泡泡玛特娃娃交易 , 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 可见 , 泡泡玛特玩具存在较大的溢价空间 , 但是当玩家的新鲜劲过去了 , 也会不计成本地抛售 。
玩“盲盒”就像抽奖一样 , 是一个概率游戏 , 当你抽不中自己心仪的款式时 , 心理会有更想获得的倾向 , 进而买入拆开更多的“盲盒” , 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 甚至花大量的价钱从市面其他玩家手上收购 。
概率不透明
在手机游戏上 , 绝大部分游戏都存在扭蛋抽卡机制 , 并且在监管要求下 , 需要披露物品出现几率 , 保证一定程度的透明 。 据了解 , 泡泡玛特一个系列的娃娃 , 只需要购买一整盒12个盲盒 , 可以保证集齐12款不同 , 但是想要获得隐藏款 , 就可能需要购买多个盲盒 , 而泡泡玛特并没有公开具体数值 。 概率的不透明 , 容易引起舆论和消费者的不满 , 若这类消极舆情发酵 , 可能会引起监管注意 , 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 。 正因为隐藏款的存在 , 也造就了炒作的存在 。
泡沫
有泡泡玛特玩家统计过隐藏款出现的概率为1/144 , 即需要12个整盒的盲盒才能够抽出来 , 而12个整盒对应的价钱为8496元 。 根据这个数据来看 , 隐藏款在市面的交易价格能够达到数千元 , 是可以理解的 。 理论上 , 如果一个玩家想要获得隐藏款 , 就要购入大量的“盲盒”抽奖 , 大量的普通款就会在该玩家手上 , 多数人会选择出售普通款 。 当市面上类似的玩家越来越多的时候 , 也意味着拆出来的普通款会越来越多 , 供给的大量增加 , 若没有匹配的新进玩家 , 那么贬值是必然的结果 。
另外 , 由于隐藏款概率出现 , 必然引起溢价 , 因为想要获得隐藏款的成本会更高 。 由于不透明的概率 , 那对于不同的隐藏款来说就会有不同的炒作空间 , 这个是较简单的供需关系 。 事实上 , 玩家购买娃娃基本是用来收藏 , 实际上市面上的娃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消耗 。
如同之前在年轻人中兴起的“炒鞋”现象一样 , 有交易平台甚至将商品“ABS” , 即第三方交易平台接受卖家的商品寄存 , 在寄存成功后 , 这个商品就会变成一个电子凭证 , 而这个凭证是可以在平台上继续交易 , 实际上这个商品并没有真正地被消费者购买消耗 。 这也造成了商品价格的炒作 , 价格远超正常交易价格 。 随着“炒鞋”大军的进一步膨胀 , 他们把手伸到了玩具、衣服、配饰等潮流物品上 , 造成了大量商品大规模的溢价 , 最后也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对“炒鞋”及其平台进行风险提示 , 防范金融风险 。 此后 , 平台开始整体规范 , 关闭电子凭证交易 , 大量商品的价格也如同泡沫一样被刺破 , 轻则跌去50% , 重则近乎100% 。
泡泡玛特娃娃的交易虽然没有“ABS” , 但是由于隐藏款高溢价现象的存在 , 势必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和炒作 , 例如加上一些故事背景和绝版等理由 , 大幅增加娃娃的售价 , 那么泡沫只会越吹越大 。 若这引起了监管注意 , 出示风险警示 , 那么娃娃交易很可能就如同“炒鞋”一样 , 泡沫过后剩下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具人偶 。
四、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业?
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曾公开表示:“我常常说 , 也许再给我们五年时间 , 大家回过头看泡泡玛特 , 会觉得我们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业 , 我们不一定像就迪士尼一样拍那么多电影 , 但是我们也许会像迪士尼一样 , 拥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超级IP , 我们会用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去孵化IP , 去挖掘并把IP进行商业化” 。
众所周知 , 迪士尼是凭借电影和动画等媒体载体 , 通过打造多个IP形象 , 再变现IP价值 , 可以理解为一种自上而下的IP变现方式 。 与此相反 , 王宁认为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 , 很难靠制作内容沉淀出一个IP , 并且人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样化 , 因此泡泡玛特潮玩的逻辑其实是一个没有背景故事的IP , 允许你放入自己的灵魂 , 以Molly来说 , 看似木讷的表情可以代入你的任何情绪 。 通过玩偶娃娃来打造IP , 再在IP的基础上衍生出其他价值 , 这是泡泡玛特的做法 , 自下而上 。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 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 迪士尼通过多媒体的形式 , 在大众当中留下多个印象深刻的IP , 但泡泡玛特是打算通过玩偶娃娃 , 在一个相对分隔的人群当中 , 以图传播到大众大众 , 形成IP 。 可想而知 , 这个策略的难度十分之大 。 正如王宁所提及 , 我们身处一个时间碎片化时代 , 泡泡玛特也承认潮流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相对较短 , 消费者对于实体产品的需求亦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 毕竟 , IP是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 而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 时间往往在这之中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
ps: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