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中芯国际老将内斗:一个来了一个要走 或成华为和深圳机会
文章图片
图1/4
_原题是:中芯国际老将内斗?一个来了一个要走 , 或成华为和深圳机会?
中芯国际若失去梁孟松 , 或许也是一个机遇?
市值4000多亿芯片巨头——中芯国际再爆出大瓜 , 台积电前COO、技术大神蒋尚义又重新回到中芯国际任职 , 这还不算完 , 更震惊的是 , 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辞职 。
中芯国际今天在开盘前发布公告 , 称该公司已知悉梁孟松有条件辞任的意愿 , 目前正积极与后者核实其真实辞任之意愿 , 任何该公司最高管理层人事变动 , 以公告为准 。
受此消息影响 , 中芯国际A股今天盘中跌逾9% , 港股一度停牌 。 现已于今日下午一时起在港交所恢复买卖 。
为什么突然要辞职?据网传的一份梁孟松辞呈 , 他表示 , 此次的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一职的人事变动 , 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长周子学告知 , 此前对此一无所知 。
言下之意则是 , 这项人事变动并未提前与其进行充分沟通 。 梁孟松觉得非常的“错愕与不解” , 觉得“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
半导体领军人物蒋尚义重返中芯国际
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
12月15日晚间 , 中芯国际正式官宣 , 蒋尚义获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 , 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 。
公告显示 ,蒋尚义有权根据聘用合约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 。
文章图片
图2/4
蒋尚义
蒋尚义今年74岁 , 在半导体领域从业45年 , 是半导体界的领军人物 , 曾在台积电任共同首席运营官一职 。
根据中芯国际资料 , 蒋尚义曾参与研发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激光、LED、电子束光刻、硅基太阳能电池等项目 。 在台积电 , 他牵头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 16nm 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 , 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
蒋尚义于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国际 , 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 。 2019年6月 , 中芯国际公告称 , 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 , 将不再连任 。
不久 , 蒋尚义便加入武汉弘芯担任CEO , 但今年 , 投资超千亿的武汉弘芯项目被曝厂房土建工程烂尾 。
2016年 , 身负十余年台积电工作经验的蒋尚义 , 出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 。 在此之前 , 蒋尚义在台积电亦先后担任研发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等职 。
任职期间 , 中芯国际的新工艺从28nm推进至14nm , 同时在12nm工艺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
中芯国际独立董事的三年任期结束后 , 蒋尚义于2019年出任武汉弘芯CEO一职 。
蒋尚义最近一次对外表态时曾谈到 , 其对半导体仍有很强烈的热情 , 并且热衷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Chiplet) 。 “现在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技术已经做到14nm、N+1、N+2 , 相信在中芯国际实现我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的梦想 , 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 。 ”他说 。
蒋尚义称其决定加入中芯国际的关键是 , 中芯国际有先进封装的基础 , 同时先进制程技术已经推进至14nm、N+1、N+2 , 能够实现其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方面的梦想 。 “我只是很单纯的工程师 , 我有权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业的目标 , 尤其是技术上的理想 。 ”他说 。
一山难容“三虎”!
联席CEO梁孟松要辞职
在中芯国际的公告中 , 对于蒋尚义的任职 , 梁孟松无理由投弃权票 。
而与此同时 , 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辞职 。 不过 ,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并未当场批准 。
文章图片
图3/4
梁孟松
其实 , 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之后 , 业内就曾多次传出梁孟松与另一位联席CEO赵海军不和将要离职的传闻 , 但是可能是有着董事长周子学在其中调和 , 使得这些传闻只是传闻而已 。
但是 , 此次由于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的人事变动 , 直接导致梁孟松公开在董事会上提出辞职实在是令人意外 。
随后 , 网上也传出了梁孟松在董事会上公布的一份辞职声明 。 在声明当中 , 梁孟松表示 , 自2017年11月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 , 几乎从未休假 , 在其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的尽心竭力的努力下 , 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 梁孟松强调 , 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
以下为网传梁孟松辞呈全文:
致董事会信函
董事长及诸位董事 , 您们好!
我知道今天在这个会议上我们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决议 。
目前 , 中芯国际正面临着美国的种种打压 , 导致先进工艺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 我认为 , 今天这个人事提案必然会关系到公司的前景 。
我自从2017年11月 , 被董事会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 , 至今已三年余 , 在这1000多个日子里 , 我 几乎从未休假 , 甚至在2019年6月份 , 当我正在经历着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 , 都从来没有放弃、 也没有辜负过诸位对我的嘱托 。
这段期间 , 我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 , 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 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 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 。 而这些成果是由我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 , 日以继夜、卖命拼搏得 来的 。 当然 , 董事长和诸位董事过往的信任与支持也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
我来中国大陆本来就不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 , 只是单纯的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 。 目前 , 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 , 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 , 明年 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 。 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钜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 , 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
目前看来 , 我的短期目标 , 似乎已经超预期、圆满的达成了 。
我是在12月9号 , 上星期三早上 , 接获董事长电话告知:蒋先生即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一职 。 对此 , 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 , 因为我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 。 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 信任 。 我觉得 , 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 。 我可以暂时安心的休息 片刻 。
在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通过蒋先生提名任职之后 , 我将正式提出辞呈 。 但是公司应该对我这三年多的贡献给予全面公正的评价 , 而我应有接受和申诉的权利 。
我在此很郑重的告诉大家 , 我并没有丝毫意图想要影响各位接下来对此人事任命的表决 , 但是我觉得我应该要让大家知道我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
我的这份声明 , 希望董事会秘书郭光莉女士可以列入本次临时董事会的正式会议纪录 。
谢谢大家 。
值得注意的是 , 梁孟松与蒋尚义均是台积电“老将” , 都曾在台积电研发团队任职 。
梁孟松今年已经近70岁 ,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并取得博士学位,为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 其在半导体业界有逾三十三年经历 , 曾于1992年至2009年在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资深研发处长 。
2011年2月 , 梁孟松加盟三星 , 做芯片部门技术长 。 据传说 , 三星给梁孟松的年薪折合成新台币约为1.35亿 , 是台积电的三倍 。
三星掌门人李健熙有一段名言:三个比尔·盖茨就能把韩国提升一个档次 , 自己的任务就是找到三名这样的天才 。
对于李健熙而言 , 梁孟松就是芯片界的比尔·盖茨 , 值得不惜成本招揽 。
2017年10月 , 梁孟松获任为中芯国际联合CEO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从 0 到 1”要归功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当年从海外号招 400 人到中国大陆成立中芯国际 , 也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座 8 寸晶圆厂 。 而多年之后 , 在历经多任高层转换异动后 , 现在的中芯的研发技术重责大任 , 由前台积电、三星 CTO 梁孟松这位“名帅”一肩挑起 。
按梁孟松的前下属形容 , 梁是个技术狂人 , 能力强、要求高、脾气急、做事脚步飞快 , 跟着他工作可是要狠狠地绷紧神经 , 没有日与夜的差别 , 也没有周末假期 , 是十足的工作狂 。
若将梁孟松的一生职业生涯分为三部曲 , 第一个里程碑是台积电 , 当众人以为第二个里程碑三星已是他职业生涯高峰、此生无憾时 , 他在大陆官方的三顾茅庐、盛情邀请下 , 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兵符 。
11月12日 ,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 , 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表示 , 目前14nm量产良率已达业界业界量产水准 , 但我们距离世界一流企业 , 还有一定的技术差距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而在此时爆出要辞职 , 投资者也很担心对中芯国际的股价影响 。
文章图片
图4/4
延伸阅读:由梁孟松想到深圳的芯片制造业
来源 | 宁南山
文 | 深圳宁南山
如果中芯国际真的失去梁孟松 , 再加上在美国又传出被投资者诉讼的消息 , 作为中国芯片制造的绝对主力连续发生这样的事情 , 不只是对整个国产半导体制造 , 对于中国甚至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
说实话 , 这件事如果是真的 , 对中芯国际当然绝对是个利空 , 但是我感觉 , 或许搞不好是另外一个机遇 , 因为我一直以来在想一个问题 , 为什么深圳一直没有重点投入搞芯片制造?这有没有可能是深圳和华为的一个机遇?
深圳作为华为起家的地方 , 也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 , 也在尽力帮助华为打破封锁 , 前不久的荣耀出售 , 深圳就起了很大作用 , 华为获得了较多的资金 , 剥离了荣耀品牌 , 提高了持续生存的能力 。
然而深圳在此次封锁最为关键的半导体制造领域却非常弱小 , 国内可能帮到华为的制造企业 , 中芯国际 , 华力微 , 华虹 , 长江存储 , 长鑫存储集中在上海 , 武汉 , 合肥 , 无锡 , 北京 , 绍兴等地区 , 其中明显长三角是最多的 。
深圳的集成电路产线 , 主要就是中芯国际在坪山的一座8寸晶圆工厂 , 2020年第二季度这座工厂的月产能只有4.6万片 , 这和中芯国际上海工厂的13.165万片和北京工厂的22.95万片完全没法比 , 也比不上天津的7.3万片 。
在半导体制造方面 , 深圳排不进全国前十位 。 半导体产能高于深圳的城市就有:北京 , 上海 , 西安 , 无锡 , 天津 , 苏州 , 大连 , 厦门 , 武汉 , 合肥 , 杭州….. 这还没把有台积电的南京 , 还有野心勃勃的成都和重庆算进来 。
那么现在 , 机会是不是来了呢?毕竟国内的半导体制造产能还远远没有饱和 。
【《财经》杂志|中芯国际老将内斗:一个来了一个要走 或成华为和深圳机会】对于梁孟松来想 , 我相信他也是并不愿意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的 , 离开中芯国际 , 意味着失去了国内攻克先进工艺的最好平台 , 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 毕竟全世界有意愿和计划投资10nm以下制程的工厂 , 只有台积电 , 三星 , 英特尔 , 中芯国际四家 。
那么如果对芯片制造有着强烈需求的华为和深圳 , 为什么不能借此机会提供一个舞台呢?这个舞台不仅提供了未来攻克先进工艺的可能性 , 而且还能给出不依靠美国设备做出先进工艺的挑战 , 这对人的职业成就而言 , 显然是具备诱惑性的 。
当然 , 这个事情有一个可行性的问题 , 例如华为是被制裁状态 , 如果是深圳市出钱 , 华为建工厂 , 那么在被制裁清单上的华为 , 会面临买不到美国设备的问题 。 但是如果搞纯国产化产线呢?如果是深圳市来100%持股搞一个工厂 , 梁孟松做负责人 , 华为作为合作方参与呢?
我觉得一件事情有多难固然很重要 , 但更为重要的是做这件事情有多大价值 , 只要它的价值够高 , 那么是值得去做的 。
非常明显的是 , 不管是深圳 , 华为 , 还是梁孟松都非常需要这个平台 , 或者反过来说 , 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深圳市 , 华为 , 梁孟松都具备极高的价值 。
从深圳的财力 , 华为的公司管理能力和梁孟松技术领军实力来讲 , 这三方的组合在国内实在很难以找到更强的了 。
关于梁孟松是否会离开中芯 , 这件事也还没有定论 。 也不知道华为和梁孟松有没有在平台上合作的可能性 。 除了华为以外 , 国内的另外一家代工厂华力微完全也可以尝试招募梁孟松入职 。
其实中芯国际最让人担心的还不是梁孟松的事情 , 更大的在于对其内部管理的担心 , 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 这也让人对中芯国际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 不过好在现在半导体市场火爆 , 中芯国际短时间内营运还不会受太大影响 , 另外中芯国际已经不再是“全村”唯一的希望 , 相信如果离职为真 , 相信也会有地方给梁孟松在中国大陆提供新的舞台 。
推荐阅读
- 原神|《原神》「飞彩镌流年」2.4 版本预下载已开启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龙珠|realme GT2 Pro 预热,联名《龙珠》定制新品
- 短片|马蜂窝推全球首份《星际太空旅行指南》,发布年度短片
- 公司|《Control》开发商正在与腾讯合作开发一款PVE射击网游
- 技术|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项目获202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短片|马蜂窝推出《你咋不上天呢?》,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直播|演示视频创作软件《万兴鹿演》新增“虚拟形象录制”
- Create|什么是元宇宙游戏?百度《希壤》成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导论|时隔五年,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第二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