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效率”为名的无限掠夺


|警惕以“效率”为名的无限掠夺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科技蟹
来源:谢璞笔记(ID:baoliaohui)
社区团购舆论战硝烟弥漫 , 不少人以拥护自由市场的姿态纷纷站出来 , 为美团优选等辩护 , 他们逻辑是:社区团购本质上是提高生鲜等零售流通的效率 , 这是电商创新 ,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
也有人说 , 社区团购是大势所趋 , 好比汽车代替马车一样 , 历史没有同情马车夫 , 同样的 , 对菜贩子、小摊贩的怜悯是多余的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 。
还有美团非官方的隔空回应 , 有人援引“人民日报”报道说 , 社区团购造就了新的就业方式——“团长” , 这跟当年的“外卖小哥”一样 , 也是互联网诞生的新的就业 。
上述几种辩护逻辑 , 恰恰反映出大众对社区团购的恐慌所在:以效率为名的无限掠夺 。
以上几种辩护有它的可取之处 , 但仔细想想 , 却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第一种效率观点的问题:效率提升不是社会进步唯一的尺度 。 2020年“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回响还在 , 倘若以绝对的效率尺度来说 , 美团外卖就应该一分一秒的彻底锁定外卖骑手?
我们必须牢记训导 ,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大众对互联网的恐慌或许也因为 , 每一个鲜活生命在互联网都变成了数字0和1 。 对效率的盲目追求和崇拜 , 恰恰是新生代企业家的视野盲区 。
新生代企业家以睥睨众生的姿态 , 只有数据基础的效率和利润追求 , 才是真正的担忧 。
第二个观点 , 也有它的问题 , 社区团购固然是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 但汽车代替马车进行类比 , 是不成立的 。 汽车代替马车 , 是一个缓慢的进程 , 汽车诞生于1886年 , 第一张汽车牌照和驾驶证诞生于1893年 ,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是在1931年才建成的 。 美团外卖是2015年开启外卖大战的 , 短短5年时间 , 做到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 从速度来看 , 社区团购如果是代替小菜贩、小摊贩 , 不会像汽车代替马车那样“润物细无声”的进行 , 相反 , 却是急风骤雨般进军——美团的“优选事业群”在7月成立 , 美团创始人王兴对投资人说过 , 计划在2020年年底覆盖全国1000多个市镇 。
渐进式的改良进步与急风骤雨般颠覆或破坏性重建 , 不可同日而语 。
在我看来 , 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到社区团购的舆论反弹 , 以美团为代表的新生代平台应该反思 , 甚至包括整个互联网:破除对效率的盲目追求 , 破除对速度的盲目崇拜 , 破除只有0和1的数字观 。 数字之外应该有更多人文思考 , 而非简单的以效率为名、以速度为名的商业追求 。
第三种辩护理由就更显荒谬了——别只看到社区团购诞生了“团长”这一职业 , 可是一个团长背后究竟需要多少个小菜贩、小摊贩来转化呢?社区团购所谓的“破坏性重建” , 重建的就业和破坏的就业 , 孰轻孰重 , 有没有一个具体可以参考的数字标准呢?数百万小菜贩和几万团长 , 又孰轻孰重?
事实上 , 社区团购愈演愈烈 , 不少地方的团长群里 , 团长都在恐慌 , 他们的工作最终会被外卖小哥或美团这样的平台所取代 。 互联网的无限游戏是的终点是“去中介化” , 团长其实也是中介 , 并不是像外卖小哥那样是必须品 。
拿网约车、外卖甚至电商 , 为社区团购辩护 , 也是不合理的 。 社区团购与此前的网约车、外卖、电商 , 其实也不是一回事 。
网约车 , 除了为既有的出租车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之外 , 它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还在于 , 通过网约车将市场原本就存在的大量租车、黑车 , 放在了互联网监管之下 。 此外 , 出租车原本是有准入机制的市场 , 网约车是值得鼓励 , 是进步的 。
外卖的诞生 , 在于它满足了人们便捷的需求 , 并且外卖的大量供给 , 也是源自传统的线下餐饮店 , 这是餐饮服务的进步 , 更重要的是 , 美团外卖并没有颠覆或破坏原有的线下餐饮 , 而是为它们提供了提升服务的可能性 。 事实上 , 外卖的产业链条十分短 , 是在餐饮店与用户之间 , 美团外卖只是强化了餐饮店之间的竞争 , 并没有破坏或颠覆原有的产业链条 。
【|警惕以“效率”为名的无限掠夺】与外卖截然不同的是 , 社区团购所涉的生鲜蔬菜 , 比外卖更长的价值链条 , 社区团购的本质是“去中介化” , 就是将生鲜蔬菜流通链条尽量缩短 , 这也是人们对社区团购恐慌的原因所在——“去中介化” , 是否意味着为了几毛钱利润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小菜贩、小摊贩无端地被时代抛弃?
诚如著名媒体人张凤安所言 , 多少罪恶以自由之名 , 就有多少破坏掠夺以创新之名 。 社区团购如火如荼的发展 , 说明它的确满足了市场需求 , 究竟社区团购未来如何 , 有争议才能有进步 。
只希望 , 互联网或者说新生代的互联网平台在企业战略和执行中 , 不应该只有效率不顾公平 , 只有数字不看个体 , 只说创新不顾破坏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