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中芯国际上演高层内斗“大戏” 上交所迅速下发监管工作函

文/许旻
【新浪财经|中芯国际上演高层内斗“大戏” 上交所迅速下发监管工作函】“你来我就走 。 ”中芯国际(55.200, -3.23, -5.53%)内部正上演“内讧” , 在邀请蒋尚义回归担任副董事长之际 , 联合CEO梁孟松却临时向董事会递交了一封书面辞呈 。 而为此事 , 中芯国际一连发布了6份公告 , 可见情况波折 。
此事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 中芯国际今日科创板股价一度大跌9.84% , 最终报收55.2元 , 跌幅5.53%;H股短暂停牌 , 恢复交易后 , 股价同样低空波动 , 最终收盘跌幅4.94% , 回到20港元附近 。
事情愈演愈烈之下 , 上交所也在第一时间对中芯国际下发了监管工作函 , 涉及对象正是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
芯片龙头如今深陷“内斗”
这要从一场临时董事会说起 。
12月15日 , 中芯国际召开临时董事会 , 原是为了投票表决蒋尚义回归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一事 。 但正是在这场董事会上 , 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对“蒋尚义回归”一事 , 无理由投弃权票 , 同时还递交了一封书面辞呈!
当天晚间 , 中芯国际就披露了 , 将聘任蒋尚义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 。 根据聘用合约 , 蒋尚义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公司 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 。 其将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 。
更为重磅的是 , 今日早间 , 公司发布公告 , 确认已知悉梁孟松有条件辞任的意愿 , 目前正积极与其核实真实辞任之意愿 。
而网上流传着一份梁孟松的辞职信 , 在信中他透露 , 怒而辞职的原因是“深深的感觉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上星期三上午(12月9日) , 他接获董事长信息才知道蒋尚义即将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一职 , 对此 , 他的感受是“十分错愕与不解” , 因为他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 。
“我觉得 , 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 。 ”他在辞职信中说道 , 在董事会和股东会通过蒋尚义提名任职之后 , 他将正式提出辞呈 , 而梁孟松也的确这么做了 。
此事一出 , 中芯国际在资本市场遭遇巨大冲击 , AH股均暴跌 。 公司同时火速出具了一份《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的公告 , 其中显示 , 新上任的蒋尚义除了副董事长、执行董事之外 , 还是战略委员会成员 , 除了董事会成员之外 , 梁孟松则并未在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有职务 。
而这场动荡对中芯国际的影响显而易见 , 作为核心高管之一 , 2017年10月16日 , 梁孟松与赵海军同时被中芯国际任命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
“这段期间 , 我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 , 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 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 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 。 而这些成果是由我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 , 日以继夜、卖命拼搏得 来的 。 ”梁孟松在辞职信中自述 。
同时 , 他还提到 , 目前 , 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 , 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 , 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 。 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 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 , 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
但也正因为短时间要完成艰巨的任务 , 梁孟松的一些行事风格在圈内褒贬不一 。
而另一位蒋尚义 , 他在半导体行业有45年的从业经历 , 曾于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担任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 , 与公司产生过交集 。
根据履历 , 他曾参与研发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镭射、LED、电子束光刻、硅基太阳能(4.850, 0.17, 3.63%)电池等项目;还在台积电牵头了从0.25μm到16nm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 , 2013年 , 他以共同首席运营官职位从台积电退休 。 此外 , 中芯国际还披露 , 蒋尚义曾担任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弘芯”)首席执行官 。
不过这家武汉弘芯 , 曾被媒体曝出半导体项目烂尾等问题 。 据悉 , 武汉弘芯成立于2017年11月 , 号称投资额超千亿元 。 蒋尚义是在2019年7月出任武汉弘芯CEO , 但却在今年6月份辞去了一切职务 , 今年7月份武汉弘芯就被爆出资金链断裂 。
45天火速上市 市值却大幅蒸发
“梁孟松在先进制程的天赋和技术积累确实非常厉害 , 而蒋尚义围绕成熟制程深耕 , 更符合当下中芯国际的现实需求 。 ”一位接近中芯国际的人士称 。
某华东券商人士坦诚地告诉新浪财经 , 虽然科技一定是未来发展方向 , 而中芯国际又是半导体龙头 , 但目前我们的研发和技术水平仍然跟国际存在一定差异 。 “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期 , 如今却遇到核心人员动荡 , 受影响肯定不小 。 这件事要怎么解决还不知道 。 ”
实际上 , “内斗”摩擦并非第一次发生 , 中芯国际曾经的CTO的杨士宁与CEO王宁国之间 , 现任两位联合CEO赵海军与梁孟松 , 均被传过“不合” 。
在人事纷争的同时 , 中芯国际还有新麻烦 , 美国时间12月10日 , 有投资者因在美国证券交易场外市场购买了中芯国际部分证券 , 而向美国法院提交了一份民事诉状称 , 中芯国际违反了相关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 。
事情愈演愈烈之下 , 上交所也第一时间对中芯国际下发了监管工作函 , 涉及对象正是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
但是回顾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历程 , 却像是在看一部“爽剧” , 从传出中芯国际即将申报科创板开始 , 其整个上市过程都被“镁光灯”所追逐 。
仅用45天 , 中芯国际就完成了从科创板上市申请受理到正式上市的过程;242.61亿元的配售总额;战略投资阵容豪华 , 不少“国字头”基金均参与认购;更有数千只公募产品参与中芯国际报价……
中芯国际今年刚满20岁 , 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 , 其财报显示 , 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13.9亿元、230亿元及220.18亿元 。
而此前中芯国际鸣锣上市 , 更是备受瞩目 , 发行价27.46元 , 市盈率109.25倍 。 开盘价报95元 , 上涨246% 。 不过 , 这一高点后 , 中芯国际股价开始一路下挫 , 最低曾跌破50元 , 前段时间 , 股价有所回升至近70元 。 但近期此事一出 , 公司股价受到重创 , 一日市值就蒸发了200多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