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城|“嫦娥”飞控团队亲撰《月背征途》 首次公开大量珍贵图片】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采访人员 王志艳)2020年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载土”归来 , 这标志着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 在这一中国探月工程里程碑时刻 , 由“嫦娥五号”控制任务操作团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编写的《月背征途》在北京航天城正式发布 。
文章图片
《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著
未读文化出品
自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到现在 , 经过50年的发展、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努力 , 中国航天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
“宇宙是人类想象力的摇篮 , 也是科学发展的起点 。 得益于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 我们这一代中国科学家实现了九天揽月的梦想 , 在地外天体研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 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这是多么难得的跨越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王赤在发布式上说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担负着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工程飞行控制任务 , 自1996年3月成立以来 , 先后圆满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4次无人飞行、3次载人飞行、4次交会对接以及空间实验室任务等 。
《月背征途》的编写历时近两年 , 记录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程 , 并首次公开大量珍贵图片 。 月球车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玉兔”在月背如何“睡觉”“行走”“吃饭”、月球坑中隐藏着哪些神秘物质……这些问题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 。
文章图片
嫦娥4号(内文插图)
谈及本书的创作缘起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在导言中写到:“离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已经过去13年了 , 真正促使我们写这本书的却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 这是一个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事件 。 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冲动 , 就是一定要把这10多年的历程写出来 。 ”
《月背征途》还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航天科普读本 , 详实介绍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 , 从月球车工作原理、地外天体遥操作技术到驾驶员的修炼过程 , 从“鹊桥”中继星的发射定点到月球背面着陆点选择 , 从一波三折的降落过程到“南征北战”一次次月面涉险探测历程 。
文章图片
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正面图像(内文插图)
将专业的航空知识转化成普通人也能理解的语言并不容易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操作团队负责人于天一透露:“编写团队都是习惯了写技术方案的‘理工男’ , 第一次收集书稿素材后 , 发现写出来的内容像是技术笔记 。 大家又从零开始学习 , 相互启发探讨 , 从科技工作者转身为科普写作者 , 用尽量简单质朴的语言 , 让读者们了解航天任务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肯定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 他表示:“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 。 更希望年轻的读者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 , 不惧孤寂、保持好奇 , 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 , 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年轻人|呼叫全城玩家,魔都首发「表情包地铁」启程,2022蓝不倒!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