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截至发稿日 , 余音的四季音色系列已推出了三款 。 分别是2020年春季推出的春纷 , 夏季的夏至 , 还有本篇要谈的“惊蛰” 。
“惊蛰”按说就是“春纷”的准升级版 。
首先 , 外形明显是“春纷”的延续 。 然后 , 腔体内部由“春纷”的两圈一铁进化为基于初代AI无源声学算法的四颗楼氏动铁 。 最后 , 售价高达1999元 , 比“春纷”多出1300元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包装风格变化很大 , 由“春纷”的春意盎然变成如上图这种深邃黢黑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字体颇具设计感 , 看着很酷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封套拆掉 , 会看到如上图所示的黑盒子 。 其外形借鉴了首饰盒的理念 , 类似索尼IER-Z1R和达音科玥的那种 。
表层手感类似皮革 。 它让我想起10年前 , 我在评测香港某品牌耳机时 , 见到的那个收纳包 。 当年的厂商说那材料源自PRADA的皮革供应商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展开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抽屉式设计 , 拉出即可 。
顶层是一个收纳袋(特别普通)和两类型共6对耳套(相对余音的其他耳机大幅精简)
中间是一条档次明显高的镀银线(我用这线插了两款低端耳机 , 音质都有大的提升)
最下面放着“惊蛰”的一对耳机腔体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这个类似首饰盒的收纳盒看似高级 , 但肉眼观察下 , 它的质感呈现没有特别好 , 若10分制的话 , 我给打8分 。
线材档次很高 , 可以打个9.5分 , 其对空间感和低音的提升 , 要比那些很便宜的镀银线强很多 。
附赠的收纳袋特别普通 , 材质一般 , 尺寸偏小 , 几乎只能用于装耳套了 , 挺无语 。
而真正的 , 那种发烧友日常收纳耳机的收纳包 , 也就只能是最底下那个了“开孔磁吸包”(8分)了 。 但前提是你要把里面的“厚内衬”抠出来才可以用 。
总之 , 以“商品”角度评价 , 余音的“惊蛰”在配件“实用性”上可能还稍欠考虑 , 除却“耳机线” , 它的设计完成度还有待再提升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耳机套大幅减少 , 我觉得是好事 。
HIFI耳机更主要的还是把耳机本体的“素质”搞好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惊蛰”的色彩较稠密 , 颜色也较深 , 若光线不好 , 可能会有些暗黑的味道 , 这与“春纷”的绿油油 , 清新感明显不同 。
但细看下 , 面板上的“孔雀羽”图案还是被继承了下来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实物质感比图片略好 。
比较有“点睛”感的是它面板上的金粉 , 有BlingBling的闪烁 , 只是不易被相机捕捉 。
同时 , 这些具有“流动”性的颜料也是“惊蛰”相对“春纷”档次感的升级 。
但客观的说 , 春纷内外腔体的“全手绘” , 在工艺完成度和美感呈现上 , 按说是不亚于“惊蛰”的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佩戴舒适度很好 。 这个内腔体的凹凸做的很到位 。 导音管的直径也是很标准 , 不会过粗或过细 , 安装耳套后 , 会卡的很牢固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
文章图片

易推性:仅次于TFZ那些动圈耳道式 , 但高于多数传统的手机配塞 , 在有线入耳式产品中处于比较优秀的水平 。 基本不挑前端 , 可手机直推 。
听诊器效应:中等 , 不严重 。 这也是得益于柔软的线 。 但线身毕竟很粗 , 当晃动巨大时 , 还是会有点不适 。
隔音:较好 , 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不少中低频段噪声 。 若播放音乐 , 差不多在中等音量下 , 即可大幅度碾压外界音讯 , 便于沉浸 。
搭配:评论默认基于FIIO M11数字同轴至旷世CMA12台式解码耳放
声音:一耳朵听感凶猛有力 , 有着较粗和舒展的线条 。
对比山灵AE3(3动铁) , 两者低音规模都不小 , 即下潜和量感都很出彩 , 但声场、分离度和人声结像 , 这些都是余音惊蛰更好 , 并且领先幅度挺大 , 就像是从“头中” , 扩到了“头外” 。 这种素质层面的领先 , 也让惊蛰能适应更多类型的音乐 。
人声部分 , 山灵AE3较紧致、细密 , 余音“惊蛰”更“大气”、“自然” , 口型也相对变大 。 但要具体到人声韵味 , 虽说惊蛰也很不错(自然) , 但AE3的精致细密可能在面对某些音乐时 , 会有更抓心的感觉 。
惊蛰的能量有较大一部分被分到了低音和中高音的力度和瞬态呈现上 , 这也使得它在听一些节奏凶猛的音乐时 , 有更为出色的音响效果 , 此外 , 声音密度大 , 线条粗实 , 它在大音量下的爆棚感也令人惊叹 。
惊蛰的垂直和纵深空间较为明显 , 这一特色也间接的强化了它的声音震慑力 。 只是中低音部分可能用力稍多 , 有时会有背景不够黑的感觉 , 这算是个小遗憾 。
全频的自然度(衔接)比山灵AE3也是更好的 , 但细听的话 , 仍能感到动铁的那细微的“僵硬” , 特别是在中高频部分 , 不过 , 若你把音量调小些 , 它的全频柔和感又会回归 。
【余音|纵向空间、人声、爆破力,四动铁耳机余音惊蛰评测】对比SEEAUDIO V5(5动铁) 。 V5音色细腻清冽 , 线条感偏细 。 余音惊蛰与之差异挺大 , 像霸气的汉子 , 犀利且威猛 , 但该柔和的时候 , 它也能柔下来 , 只不过底蕴和底气更足 。 总之 , 在密度感、自然度的表现上 , 我觉得惊蛰比5动铁的V5更扎实 , 但追求中高频的空气感(解析) , V5是更高级 。
由于这几天在折腾Kinera新品Bd005pro(199元) , 闲来无事 , 我拿着惊蛰标配耳机线插它 , 发现这线确实牛X , bd005pro原线下的声音略单薄 , 高频解析中规中矩 , 换惊蛰线后 , 人声厚度变大 , 高频细节也明显变多 。 据此 , 也可知惊蛰的实力之强 。
总的来说 , 除了透明度还没有达到我认为的最好标准 , 惊蛰在密度、厚度、自然度、高频亮度上都非常不错 。
它也可以简单用8字概括:外观典雅艳丽 , 音色勇猛无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