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


|“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来源: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
谷歌将上线5年的Google Pay回炉重造后 , 再一次杀回移动支付领域 。
前几日 , Google Pay再度推出新的好友邀请推荐机制 , 类似于"社交+奖励"的裂变模式 , 邀请好友并且符合条件的用户将会获得金钱奖励 。
【|“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这与Paypal收购的Venmo在玩法上有着相似之处 , 后者在用户完成交易后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和朋友分享 。
而这一玩法正好是建立在新版本的Google Pay之上 , 是上个月重新设计发布的一款全新APP 。
其实这仅仅是谷歌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的小部分 , 回顾近几年的动作可以发现其对该领域的重视 。
与此同时 , 其他传统科技巨头如苹果、亚马逊、Facebook也没有落下 , 纷纷在此落子 。 目前 , FAANG中的四家都已正式加入与Paypal、Square等C2B支付企业的竞争战局之中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或许移动支付领域将催生出新的变化 。
FAAG四家齐聚三方支付
亚马逊以及eBay诞生后 , 电商市场开始兴起 。 当时传统的支付手段无法满足中小商家的支付需求 , 因此急需一种模式帮助解决交易的痛点 。 此后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 , 其中PayPal作为代表企业之一 , 发展相对突出 。

|“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
文章图片
图2/4

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 , 移动支付开始站上了时代的舞台 。 老玩家PayPal上线移动支付 , 还有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 等也紧随其后 。
截止2018年末 , 北美零售商接受的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已是Apple Pay , Masterpass by Mastercard 和 Visa Checkout 。
在此阶段 , 中小企业支付服务市场还成为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目标 , 随之诞生了以Square为首服务中小微商户的企业 。
到此 , 美移动支付领域的格局基本形成 。 而回过头来看传统科技巨头们 , 它们也在其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 针对移动支付不断推新、升级和优化 。
就谷歌来说 , 过去5年来通过Google Pay已在全球俘获1.5亿用户 , 但是其市场占有率仍远远小于竞争对手Apple Pay , 并且支持的商家及网站也少上许多 。
因此 , 谷歌近期打算在移动支付领域上奋力一搏 。 上个月重新推出全新的支付APP后 , 引入了付费促销 , 并为花旗集团和其他10家机构明年推出的银行账户开通了等候名单 。
Google Pay经过这次回炉重造 , 依然以"支付"为核心 , 还派生出省钱、管理财务等功能分支 。 这三大重点结合在一起外 , 谷歌还将领先的搜索功能纳入其中 , 更好服务于其核心功能 。
而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 , 今年在移动支付领域鲜有大动作 , 更多地是聚焦在扩大该业务的地理范围 。 近日 , 苹果再次更新它在墨西哥的Apple Pay页面 , 宣布非接触式支付服务将在2021年可使用 。
亚马逊同样正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其支付服务平台 。 与此同时 , 今年还在探索着各种支付黑科技 , 比如掌纹识别支付 。
Facebook高管今年更是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 , 成立独立部门负责所有支付及金融服务业务 , 包括Facebook Pay、Novi和WhatsApp payment等 。 只是Facebook的支付布局并不算早 , 因此部分业务的推进很可能遇阻 。
传统科技巨头们纷纷跻身于移动支付领域 , 在此不断加码 , 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十分值得挖掘 。
以支付为入口拓增长蓝海
移动支付开始普及 , 还带来电子钱包不断发展 。 加上疫情加速改变过去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 , 非接触式支付需求激增 。

|“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
文章图片
图3/4

Adjust的数据显示 , 2020 上半年 , 美国支付类应用的会话量较去年上半年增长了33%;福布斯预测 , 2020 年移动支付总额将飙升至 1380 亿美元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传统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趋势背后潜在的巨大价值 。
Z世代的崛起是今年推动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这一代人占全球人口的26.6% 。
他们比上代人更频繁、更习惯于使用电子钱包和数字支付服务 。 据统计 , 超过一半的用户每月至少使用一次电子钱包 , 四分之三的用户使用金融服务提供商或其他公司提供的APP 。 因此 , 随着Z世代消费潜力的释放 , 将给传统科技巨头带来一条小的新收入渠道 。
除了个人消费者 , 企业支付服务市场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 使得传统科技巨头难以忽视这块蛋糕 。 Square成立之初正是在于解决移动设备信用卡支付的问题 , 主要客户为中小微商户 , 公司从2012年的65.2亿美元交易额增长至2019年的1062.4亿美元交易额 。
今年第二季度 , Square营收同比增长 64% , 达到19.2亿美元;毛利润同比增长 28% , 达到5.97亿美元 。 三季度表现更为突出 , 营收达到30.34亿美元 , 同比增长139.55%;净利润录得3652万美元 , 同比增长24.21% 。
不难发现 , 庞大的中小企业支付服务市场会给先进入的玩家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 。 而随之经济的复苏 , 有望出现更多新开办企业 , 该市场将释放更大的价值 。 这给传统科技巨头带来的诱惑着实不小 。
随着移动支付加入原本的业务后 , 和它们还会形成协同效应 。 谷歌有着google商城 , 而苹果则是App Store , 自有的移动支付方式能够实现消费者在其中更加顺利地完成付费 。
成为大量移动支付用户的选择之后 , 能够有效的掌握他们的消费频率、习惯等等 。 具体到搜索巨头谷歌上 , 则可以实现精准地投放广告 ,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
未来 , 不仅仅是为了搭建一个单一支付平台 , 而是能够借此实现向综合服务商的跨越 。
传统科技巨头可以由此打造综合化的服务 , 从而将业务延伸至相邻市场或拓展新领域 。 针对商家 , 这种整合支付功能和其他金融解决方案能够提高商家的粘性和它们的收入贡献 。
针对消费者 , Z世代更注重商品和服务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 这种渴望也扩展到了金融服务这个领域 。 可以为其提供更多产品来使盈利来源多样化 , 比如发展带有社交属性的电子钱包 , 满足Z世代的消费需求以增加其粘性 , 从而诞生出更多可挖掘的价值空间 。
谷歌支付项目的负责人此前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款多功能应用 , 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 并掌握他们的资金 。 "因此 , 谷歌今年的布局理由正是在此 , 对于移动支付领域充满野心 。
移动支付已经能够很好地与电商业务等线上交易达成不错的协同 , 只是美国线下使用现金和信用卡交易仍然是多数 。 因此 , 移动支付如何更好与线下场景相结合来提高交易规模 , 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
全球支付浪潮下国内支付市场格局风起云涌?
相较之下 , 由于营销推广上做得更好 ,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与线下场景结合得更加充分 。 虽然第三方支付并非源于国内 , 但是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相对发展更为成熟 , 电商业务的高渗透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

|“FAAG”盯上数字支付 透过中美科技巨头布局看数字支付浪潮
文章图片
图4/4

现阶段 , 国内约6亿的网购人群 , 每年约10万亿的网络零售规模 , 移动支付规模和比重均居全球第一 。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 两大支付巨头具备着议价能力 。 但是向商家征收的费率并不算高 , 由于国内并未将其作为盈利来源而是作为流量入口 。
也是得益于国内互联网巨头对于C端用户流量的争夺 , 许多消费者直接跳过了信用卡 , 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 养成了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后 , 对电子钱包的接受度非常高 , 年轻一代更是将电子钱包作为理财的主要阵地 。
在这样的基础上 , 国内的许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准备或者尝试以支付为入口 , 计划向可以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上发展 。 国内支付企业在为商户提供除支付之外的服务选择 , 且增值服务的占比不断提升 。
回顾那些大家熟知的互联网企业 , 从BAT , 再到京东、网易 , 之后的新兴巨头们 , 支付似乎都成为了"香饽饽" 。 字节跳动、携程拿下支付牌照、快手此前注册"老铁支付"商标 , 后来拼多多上线"多多支付" 。 当下支付领域成为了必争之地 。
以拼多多为例 , 其深耕下沉市场在电商业务上已有成就 , 接入国美旗下安迅物流也透露出在物流业务早有发力 。 若加上支付业务将能够与电商、物流构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
而携程拿下支付牌照将进一步消除在业务发展方面的疲软 , 抓住近期国内旅游市场复苏的窗口期 , 加快原本业务的恢复步伐 。 携程近期推出的直播电商业务 , 支付牌照的获得更是为其快速发展添了一把火 。
与原本业务结合形成了协同效应外 , 支付作为金融业务现金收支的底层支撑 , 在金融生态中具有着重要作用 。 以支付工具为途径还可以将金融业务连接C端用户 , 甚至是B端商业客户 。
未来 , 互联网巨头通过支付业务将加剧在用户层面的争夺 , 而支付宝和微信的市场份额或许会因此被抢占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