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唯一的中国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张荣桥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四 )


问:到目前为止 , 决定“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祝融号”目前的目标是什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成功登陆火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设备可靠、方案可行 。 在研制过程中 , 我们保证探测器设备的完备性与质量的可靠性 , 从产品原材料选取、各个生产环节、产品出厂检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标准 , 研制过程中不放松任何环节、不错过任何细节 。 结合现有能力与技术水平 , 设计了合理可行的任务实施方案 ,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和反复迭代 , 为任务成功夯实基础 。
问:你是如何平衡任务的工程和科学目标 , 并在面对工程挑战时确保科学任务的优先?
答:火星探测任务是以科学目标为指引 , 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 火星探测任务难度较大 , 特别是着陆巡视任务的成功率不足50% , 中国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即便面对这样的挑战 , 我们在任务开展论证和策划实施时 , 就将科学目标放在首位 。 在飞行轨道设计、科学载荷的重量与功耗资源分配、载荷定标与地面试验验证、通信能力等方面进行反复迭代和优化 , 确保探测数据类型丰富、质量高 。
“祝融号”已完成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的既定探测任务 , 目前各项状态正常 , 并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疑似古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行驶 , 开展科学探测 , 探寻揭开火星起源与演化之谜的线索 。
随着时间的累积 , “祝融号”将会面临巨大的能源问题 , 火星表面的沙尘天气也会对“祝融号”的能源获取产生较大影响 。
问:你认为10年后中国的航天事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年度|唯一的中国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张荣桥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答:“天问一号”任务是中国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 后续还将择机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和木星系与行星际穿越探测等任务 。 从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 再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和火星探测的圆满成功 , 中国用52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 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 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也为空间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 今后将会以满足科学研究目标和人类文明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 , 开展更多的深空探测活动 , 为人类进一步认知宇宙贡献中国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