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瞭望 | 《瞭望》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如何让量子科技创新链人才辈出?

围绕量子信息技术进行人才培养布局 , 要充分研究、学习、借鉴过去40年电子计算机及其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式方法
文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 魏雨虹
杰出科技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看来 ,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卓越的科学直觉、对探究自然奥妙或者思考科学问题浓厚的兴趣……
凭借这些特质 , 2012年 , 薛其坤带领团队实现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 因为这个重大科学突破 , 薛其坤团队摘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近日 , 《瞭望》新闻周刊专访薛其坤 , 他表示 , 在量子科技人才培养上 , 我们要统筹、科学、系统部署 , 力争让量子科技创新链各个环节人才辈出 。

方面|瞭望 | 《瞭望》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如何让量子科技创新链人才辈出?
文章图片

薛其坤院士与南方科技大学新生交流 南方科技大学供图
中国量子科技人才方位
《瞭望》:目前 , 我国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储备的整体情况怎样?
薛其坤:量子科技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科学领域 , 很大程度上就是量子方面的基础研究;一个是技术领域 , 包括一些工程化的、应用的研究 。
全世界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都在持续关注和发展 , 它是物理学中研究人数最多、研究深度最深的领域 。 我国和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的情况一样 , 这方面人才的规模是由大学的规模尤其是排名前40大学的规模 , 以及国家所有研究所的规模决定的 。 因为在这些大学和研究所中 , 三分之一研究物理的人 , 都要研究量子力学 。 这个比例和全世界先进国家大致相当 , 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 另外 , 美国有部分公司在进行量子科学基础研究 , 中国相对较少 。
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 , 在量子信息技术三大领域中的量子计算上 , 中国的人才规模位于世界第二 。 在这个领域 , 美国投入的经费和人才规模最多 。 美国的大学、研究所里研究量子计算的人才规模比中国要大一些 , 而且美国的公司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员非常多 。 据我了解 , 仅仅是谷歌和IBM , 他们从事量子计算研发的人员加起来 , 就超过了美国所有大学的总和 。
量子通信 , 我们国家投入的经费和研发人才数量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 。
量子测量 , 这个领域涉及范围很广 , 我们国家在该领域的人才规模总体来说同样处在世界第一方阵 , 规模和我国从事量子科学基础研究的人才相当 。
《瞭望》:应该如何针对量子科技特点 , 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薛其坤: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主要是就量子科技的应用而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