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 关于疫苗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 进一步增强了公众抵抗病毒的信心和信念 , 也让这个寒冷的冬日充满希望 。 然而 , 我们不应忘记 , 那些默默守护在疫苗科研攻关战线幕后的科技工作者 。 正是他们“星夜兼程”、无私奉献 , 才使疫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显现成效 。
9月17日 , 因持续工作、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疾病 ,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不幸逝世 , 享年53周岁 。
【问题疫苗|缅怀!疫苗研发的“幕后英雄”】
本文图片
在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的赵振东教授事迹报告会上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就在去世前两天 , 赵振东教授还赶往武汉参与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联合检查、赶赴长沙参加学术会议 ,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战疫一线 。
疫苗研发攻关的“幕后英雄”
1966年10月28日 , 赵振东出生在河北武邑 。 自参加工作后 , 已在科研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二十余载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 , 作为一名病原生物学科技工作者 , 赵振东和无数同行一样 , 怀着满腔热情 , 想要在这场战斗中尽一份力 。
2月15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找到赵振东 , 请他担任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 。 郑忠伟告诉赵振东 ,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 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帮五条技术路线的10余个研发单位出主意、想办法 , 把自己的点子无偿分享给大家 , 解决研发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 但不能直接参与疫苗攻关 。
没有丝毫犹豫 , 赵振东答应了下来 , 出任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 。 紧接着 , 他就和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密集调研 , 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北京科兴中维、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生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等在京新冠疫苗研发单位 。 就这样 , 自2月起 , 作为疫苗研发攻关的“幕后英雄” , 赵振东带领自己的团队一直坚守在科研攻关的第一线 , 在疫苗研发一线连续作战200多天 , 为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海鹰介绍 , 疫苗研发专班成立之初 , 赵振东和团队就围绕灭活疫苗的毒种选择、重组蛋白疫苗的抗原均一性、疫苗ADE效应、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安排 , 以及实验室疫苗和生产疫苗在审评审批过程中的区别、体液免疫应答等问题 , 向研发单位提出多项重要建议 , 切实解决了研发中的困难 , 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科研攻关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为科研而生的普通人”
“他热爱科研到了痴迷的地步 , 他生活在他的世界里 , 而这个世界就是感染免疫学研究 。 ”赵振东的妻子王斌说 。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监察专员 , 抗疫期间 , 王斌和丈夫赵振东并肩战斗 , 举小家之力为疫情防控这个大局贡献着力量 。
在王斌眼里 , 赵振东是一个为科研而生的普通人:作为实验室“打更人” , 经常5点醒来转发最新文献给实验室成员与学生;拉着家人试讲几小时的新课;往返位于回龙观的家和亦庄实验室的4小时里 , 换乘3次地铁 , 根据不同的乘车时长集中阅读相应长度的科学文献;与病人保持联系十几年 , 尽自己所能在就医、治疗上给予指导……
本文图片
赵振东的学生、病原所助理研究员王蓓告诉采访人员 , 赵老师是不可多得的严师 , 十几年如一日 , 永不停歇地阅读文献、永不停歇地学习、始终追踪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 用“毛竹精神”、拿“一万小时定律”激励大家 , 以永不轻言放弃的科研精神带领学生坚定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
“赵老师一直强调‘科学研究就是求真求实 , 必须要认真严谨 , 不可有半点马虎’ , 要求每一个结论都要重复至少5到10次实验才可确认 。 ”赵振东的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王继说 , “也正是因为他宽严相济 , 以身作则 , 对学生专业基础和学术能力的高要求 , 大家才能在科研工作中行稳致远 。 ”
“为什么没能早点提醒他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果能拉他出去多放松 , 或者简单粗暴地让他放下手里的文献 , 好好休息 , 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忆及过往 , 妻子王斌自责不已 。
在赵振东常发文献的实验室微信群里 , 最后分享的文献定格在了9月16日的17:36 , 此时距离他“倒下” , 只有不到三小时的时间……而这也是他留下的最后“留言” 。
本文图片
“他的品格值得业界和全社会珍视”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 但一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 。 ”这是赵振东身边的人对赵振东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的一致评价 。
“表率、敬业、动脑、勤奋 , 这8个字 , 是赵振东同志的真实写照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追忆了同事赵振东的感人故事:在采集H7N9病毒样本、脊髓灰质炎病毒样本和埃博拉病毒样本等多次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在承担重大医疗任务期间连续工作72个小时黑白无休;抓住每天通勤时间研读文献的坚持……“点点滴滴折射着赵振东同志的诸多优秀品质 。 ”
“赵振东同志潜心科研 , 是一名率真的学者 , 一名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心无旁骛、具有学者风骨的科学家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说 , 赵振东教授在世的时候 , 很平凡 , 但当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 , 他可以毫无功利、目的 , 实实在在地付出、超常地付出 , 以至于积劳成疾 , 身体不堪重负而倒下 。 “论舍生取义者 , 赵振东是也 。 ”
王辰表示 , 要纪念赵振东教授 , 就要特别懂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 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 “赵振东在平凡的人生和平凡的事业中拥有不平凡的品格 , 这种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对百年协和精神的传承 , 应当为院校、业界的更多科研工作者、学者仿效 , 值得全社会珍视 。 ”
(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张亚雄)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张亚雄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邢妍妍
推荐阅读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IT|以色列正式批准开放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 限免疫力低下人群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