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直播挽歌,打假人虽胜尤败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歪道道
来源: 歪道道(ID:daotmt)
1995年 , 22岁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花了170元买了两副“山寨版”的索尼耳机 , 然后状告隆福大厦出售假货 , 并提出索赔要求 。 自此王海成为“中国打假第一人” , 那一年也被媒体评为“消费者维权元年” 。
时隔25年 , 47岁的王海“重出江湖” , 接连炮轰头部带货主播 , 一向狂得没边的辛巴由此被人人喊打 , 天生骄傲的罗永浩也低下头颅、主动致歉 , 快手大网红更是在直播间里喊“爸爸”、求放过 。 仅一己之力搅得整个直播带货行业不得安宁 , 王海“老将”风范犹存 。
王海其人 , 开创了打假人的职业 , 他对职业打假的认知一直很通透 , 很多年以前他就说过 , 打假跟正义无关 , 只跟利益有关 。 但此番在接连打假辛巴、罗永浩等为代表的直播行业之后 , 打假人王海公司却身陷失信名单 。 网友质疑王海自身都有问题 , 何谈打假?也有网友一口认定 , 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 因为王海近期频频‘得罪’当红主播 , 才导致被黑 。
我们不必给王海带上正义的帽子 , 但要感谢他揭开头部主播“售假”的冰山一角 。 直播带货的风口吹了一年左右 ,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疑从未消停过 , 快手、抖音更是充斥着一些拥有百万粉丝的“打假”博主 , 可揭露者却不是他们 。 王海的高调出手 , 背后是职业打假群体的下坡路 。
打假斗士的“三条路”
王海把枪口对准罗永浩似乎是有意为之 , 他与老罗结怨已久 。 2014年 , 王海发微博称 , 罗永浩公司鼓吹锤子手机是全球第二属于欺诈 , 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欺诈行为 , 次年 , “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广告语被原工商局判定违规 , 禁止发布;2018年 , 王海又在微博举报锤子“幻灯片工作效率提高1400%”未标数据来源 , 虚假宣传” 。
如今老罗创业失败、转而直播带货 , 兢兢业业还债的人设吸引了不少粉丝 , 而王海再次跳出来“搅局” 。 如果《真还转》真的能拍出来 , 王海大概是妥妥的头号反派 。
王海紧盯老罗不放 , 或许是看中了老罗的热度 , 又或许也有对这位初代网红的不忿 。
方舟子、王海、罗永浩 , 职业打假人的故事离不开这三个人 。 1995年 , 王海拉开了职业打假人登上舞台的序幕 , 作为第一个拿起法律打假的人 , 他一举成名 。
文章图片
图2/4
【|吹响直播挽歌,打假人虽胜尤败】1995-2000年是属于第一代打假人的时代 , 北京的杨连弟、郑州的刘正军、刘政全兄弟…全国各地的“王海”们喷薄涌出 , 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发财的法子 , 赚得盆满钵满 。 与其他打假人不同 , 王海则生性低调 , 他曾经的徒弟刘殿林毫不避讳自己赚了多少钱、开着什么样的豪车 , 而他对此避而不谈 , 公开场合都戴着墨镜 , 从不希望自己的面部直接出现在媒体上 。
王海图利不图名 , 方舟子恰恰相反 。 2010年左右 , 职业打假人群体数量猛增 , 钱已经不像原先那样好挣 , 而方舟子另辟蹊径 , 打的是学术造假 , 他将一些名不副实的人从权威之处拉下马 , 自己则凭借“打假斗士”这一响亮的称号登上“神坛” 。
方舟子和王海的交集不多 , 外界将其称为学术界的“王海” , 他听了并不开心 , 反驳道 , “我和王海根本就是不同层次的 。 他是抱着经济目的的 , 可以靠这个赚钱 , 我一点钱没赚到 , 还要倒贴调查成本在里面” 。
当然 , 方舟子的“正义凛然”很快被人戳破 , 这人就是罗永浩 。 老罗拿着一把锤子砸碎了西门子的冰箱 , 也打开了一条靠打假获取流量与粉丝的野路子 , 他和方舟子唇枪舌战、互揭老底 , 俨然成了打假圈的两位顶流 。 而此时的王海 , 则显得有些落寞 , 媒体的曝光率越来越低 , 圈内还流传着“第一人不一定最优秀”的评价 。
那些年 , 他频频把打假的目光转移到新生事物上 , 提出的虚假宣传、维权申诉涉及淘宝、微商以及搜索巨头 , 可是技术催生的互联网商业野蛮生长、飞快前进 , 不会因为反对的声音停止 , 王海大概有些力不从心 。 但反观老罗 , 成功从打假人跳跃为创业者 , 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
打假这条路上 , 方舟子越走越偏 , 罗永浩早已改道 , 王海走了25年 , 争议是真 , 但打的假也是真 。
职业打假人一届不如一届?
王海出马 , 搅翻直播带货 , 让外界认识到一件事 , 过滤掉王海、方舟子、罗永浩等人 , 你会发现这些年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和他们影响力相当的打假人 。
我们不需要职业打假人了吗?不是 , 每年制造的假货越来越多 , 假货流通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 , 而职业打假人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 这两年北京活动的、在打假圈子里小有名气的职业打假人 , 不到100人 。 以王海为例 , 他的打假团队最多时有200多人 , 现在已经精简到10多人 。
第一代职业打假人早就意识到要把打假通过公司运营的形式正规化 , 可当消费大军轰轰烈烈地涌向线上 , 他们依然还在沿袭着传统师徒式或个人化的行事作风 , 集中于线下店 , 反而便宜了一群聚集在灰色地带的网络打假人 。
文章图片
图3/4
网络打假人通过QQ群或微信群联系 , 寻找同行、招募合作伙伴 , 他们自称“协会”、“总部”、“职业”、“精英” , 还有为特定品类如食品药品、手表建立的群 , 成行成市 。 与上一代不同 , 网络打假面临的人身威胁大大降低 , 门槛跟着下降 , 可鱼龙混杂致使原来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被抛弃 。
过往 , 职业打假人基本不会对同一产品或同一家公司重复打假 , 对他人也不会透露商家或企业销售、生产的哪款产品存在问题 。 网络打假不在意这些 , 很多打假人在“上车”时 , 往往先买几件 , 向商家要求赔偿 , 但第二次购买就是大金额的订单了 。 如果商家不答应第二次的赔偿 , 打假人就会以第一次赔偿作为证据 。
他们在假货信息上也开始互通有无 , 只认假货不认卖家 , 一旦发现假货 , 群起攻之 。
网络打假足不出户就能赚钱 , 可付出的代价是职业打假人声誉尽失 。 以前在消费者看来 , 职业打假人多少有些“为民除害”的意味 , 而网络打假渐趋疯狂 , 过度的攻击让商家苦不堪言 。 最先举起“屠刀”的就是淘宝 。
淘宝先是更新了打假新规 , 规定买家的购买必须为生活所需 , 否则不予赔偿 , 后又在退款中关掉了“假冒品牌”这一选项 。 一时间 , 打假群里纷纷弹出“要凉了”的消息 。
网络打假做鸟兽散 , 一部分人走上了短视频平台 , 他们谋利方式的改变 , 也彻底和传统职业打假人分道扬镳 。 据悉 , 一位抖音拥有超过300万粉丝的“打假”博主 , 星图报价是35000元 , 另外一位达人透露 , 这个行业的某位富有创意的达人 , 在2019年广告报价就达到了8万元 。
这已经不是我们过往理解的那种职业打假人 。 一位打假人表示 , “他们不是真正的打假人 , 打假人除了拿到报酬之外 , 还有向大众宣传的义务 , 但抖音和快手的打假人只是为了获取粉丝 , 接广告或者卖货变现” 。
职业打假群体延续至今 , 大有越来越喜欢挑软柿子捏的趋势 , 这背后是打假力量的衰竭 。
一场职业打假人与粉丝经济的战争
王海和罗永浩的battle愈演愈烈 。 17日晚 , 交个朋友直播间销售的兰蔻196号口红产品销售商杭州云上买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发布回应称:“完整的采买链路证明 , 我们在商品上架之前已向抖音提供 , 平台方可以提供证明” , 罗永浩也在微博上将一系列证据放了出来 。
王、罗两人的互撕 , 谁能成为胜利者 , 其实早已不是关键 , 打假辛巴已经使得舆论的矛头对准直播带货的假货问题 , 也冲击了用户对头部主播的信任 , 让他们看到真相 。
但对于职业打假群体来讲 , 直播带货是其发挥“可用之才”的新天地吗?
与原来知假买假、寻求赔偿的形式不同 , 王海炮轰辛巴与罗永浩 , 挑起的是舆论战 , 所得的赔偿给消费者 , 而不是职业打假人 。 也就是说 , 照这么打假 , 他们无法从中直接获利 。 业内人士表示 , “不管是哪一个人打假或者哪一行业的打假 , 一定是为了利益 , 没有利益不会做这个的” 。
知假买假不适合直播带货 , 很多职业打假人也不愿意走流量路线 , 或者是沦为某些网红打假竞争对手的工具 。
文章图片
图4/4
而且一个关键点在于现在已经不是职业打假人的时代 。 在燕窝事件风波中 , 辛巴粉丝的一波骚操作可以说尽显智商 。 不少人在社交平台纷纷留言支持辛巴 , 他们到现在依旧认为这是“小错误” , 觉得竞争对手“故意黑他” , 甚至还有人在私信中威胁和辱骂曝光者 。 一位网友称 , 你们想想起码他卖的不管是糖水还是勾兑水 , 起码能吃 , 感觉这都是对粉丝最大的回报了 。
老罗的粉丝也颇为通情达理 , 声明一出 , 一片叫好 , 盛赞罗永浩敢于担当、业界良心 ,
以前 , 打假有理有据就可以把一个造假的企业或个人“钉死” , 可一个头部主播的背后是庞大的粉丝群体 , 打假伤其声誉 , 却难以动摇根基 , 因为你无法叫醒一颗甘心被割的韭菜 。
现在想想 , 王海在电话里放话 , “整天打辛巴 , 我们和外界都已经疲劳了” , “先把罗永浩这个事情给‘打死’” , 还是太早了 。 他自以为可以瞄准一个打一个 , 但实际上不知道对抗的是粉丝群体 。 在这场“战争”中 , 职业打假人虽胜犹败 。
在整个消费市场 , 职业打假人的出现其实是制假售假、消费维权的最大漏洞 , 消费者难辨真伪、维权艰难 , 职业打假固然是为了谋利 , 可却间接帮助消费者震慑了商家 。
直播带货假货丛生 , 它也需要一种外力来震慑 , 但职业打假是不是这股力量 , 还不能确定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影像|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空降小米“跑进2022”活动直播间为米粉送福利
- 华为|Insights直播回顾手语服务,助力沟通无障碍
- 耳机|「以乐之名耀市而生」飞利浦Fidelio 降噪真无线耳机T1新品直播发布会圆满召开
- 最新消息|俞敏洪首场直播带货500万新东方在线股价跌超21%
- 银行|聚焦“财富管理”首届中信银行APP节全程直播
- 直播|演示视频创作软件《万兴鹿演》新增“虚拟形象录制”
- 全网|空中F1比赛珠海开赛 全球全网同步直播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娱乐|SensorTower:视频&直播 App 成 2021年娱乐类主流,TikTok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