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上汽阿里再度“联姻”:挑战特斯拉冲顶新能源
_原题是:上汽阿里再度“联姻”:挑战特斯拉 , 冲顶新能源
智己汽车已经成为上汽角逐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号选手 。
一个月前 , 当谈及这一轮的自主品牌集体冲高 , “老大哥”上汽集团的代表还是红极一时的“R标” 。
彼时 , R标刚刚宣布独立运营 , 成为与荣威、名爵平行的上汽乘用车子品牌 。 2020年广州车展上 , 它独享一个展台 , 又因为在产品设计、销售模式等方面独树一帜 , 成为公认的上汽集团内部的“造车新势力” 。
新建的品牌、独立的团队 , 足以显示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焕然一新的决心 。 采用类似方式的传统车企也不少 , 例如东风集团的h事业部 , 孵化了新品牌“岚图” , 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ARCFOX事业部 , 运行着新品牌“ARCFOX” 。
不过 , 上汽集团并不满足于此 。 11月26日 , 一个名为“智己汽车”的项目空降上海中心 , 集结了上海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两大合作伙伴 , 上汽集团也打出了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二张牌 。
这场低调的签约仪式 , 没有大规模地邀请媒体 , 却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 , 这是上汽集团酝酿两年推出的又一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 , 也是因为 , 这是首个落地的、由一家传统车企控股的汽车科创公司 , 且创始轮即达百亿量级 。
成立新的公司实体专门做纯电汽车 , 既有利于品牌进一步独立 , 也有利于在运营机制上尝试突破 。 除了上汽 , 长城汽车近期被曝光的“SL项目” , 也将由注册在上海的一家全资子公司运营 。
传统车企成立新的公司实体尝试品牌升级或拓展 ,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中也已有先例 , 例如广汽此前成立的广汽蔚来 。 不过 , 广汽蔚来由广汽和蔚来对等持股 , 很难说是广汽新能源品牌的延伸 。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山头林立 , 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开启竞技 , 孵化出新品牌的上汽也只能马不停蹄地入场——尽管智己汽车的团队刚刚完成初步搭建 , 但产品将很快投入市场 。
12月17日举行的品牌预热活动上 , 智己汽车宣布 , 下个月中旬将初步对外展示A、B车型 , 而明年4月份举行的上海车展上 , 其首款车型将接受限量预订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 , 颇受业内关注的无线充电技术将在首款车型上搭载 。
节奏很快 , 效率很高 , 显然 , 智己汽车已经成为上汽角逐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号选手 。 其他投资方也对智己汽车寄予厚望 , 项目签约当天 , “浦东发布”发出的新闻稿直言 , “中国特斯拉来了!”
成立新品牌做新能源汽车 , 优势很明显 , 但劣势也同样存在:产品之外 , 品牌基因的打造是绕不开的任务 。 如何打造一个特有的“标签” , 让用户记住并认可 , 是智己汽车和其他新创品牌共同面对的课题 。
挑战特斯拉
早在2018年 , 上汽集团内部就秘密组建了一个代号为“L”的项目组 , 这个被称为“一号工程”的项目 , 主要筹划生产高端智能汽车 。 两年多来 , 经过“充分的认证” , “L”项目终于落地 , 孵化出智己汽车 。
“智己”取自《周易》 , 意为智周万物 , 智者知己 。 12月21日 , 智己汽车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智己与R品牌有着不同的定位:R品牌打造的是“中国新生代家庭的国民车” , 承担着乘用车自主品牌向上突围的责任 , 而智己的产品定位则是“高端纯电汽车” , 承载着集团品牌向上以及机制改革创新的重任 。
从产品定位上来看 , 智己比R品牌更高一个档次 , 且基本是上汽自主打造的最高端的品牌 。 国信证券分析师预计 , R品牌将与智己形成互补 , 前者主打15-30万价位段产品 , 后者主打的价格区间则有望超过30万元 。
国内高端纯电汽车品牌几乎都对标特斯拉 。 尽管智己并未“明目张胆”地喊出“挑战特斯拉”的口号 , 定位上的相似性却不可避免地引来一番比较——项目“官宣”当天 , 问答社区知乎上便出现了“智己汽车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吗?”的问题 。
相比于其他高端纯电汽车品牌 , 智己与特斯拉在地理位置上毗邻 , 这也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微妙 。 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位于浦东临港 , 而智己的研发总部则将落户在浦东张江 , 两者距离仅为60公里左右 。
与特斯拉类似 , 智己汽车也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 。 上汽将这个项目剥离出集团现有的乘用车体系 , 计划成立新的公司实体进行运作 , 引入的合作伙伴便包括浦东新区 。
根据智己汽车方面提供的信息 , 公司在创始阶段 , 会由上汽集团和浦东新区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专项投资 , 总出资金额为72亿元 , 其中上汽出资54亿元 , 浦东张江高科(由国有独资企业张江集团控股)出资18亿元 。 同时 , 还将引入战略投资者阿里巴巴和员工持股平台 , 达成百亿募资规模 。
多方信息显示 , 上汽集团将在智己汽车中持股54% , 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分别持股18% , 而另外10%则由员工和用户共同持有——智己汽车方面也表示 , 将探索未来企业形态 , 并“在股权结构中有所体现” 。
在新成立的公司中引入投资方 , 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伙伴的优势 。 智己汽车方面介绍 , 张江高科园区拥有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和AI、芯片等核心技术资源 , 作为重要的入驻科创企业 , 智己也能够享有区位优势、政策、土地、人才等红利 。
阿里巴巴则在达摩院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创新技术方面有着丰富储备 , 这些技术也将成为智己汽车的资源 , 助力其打造功能更为强大的智能网联汽车 。
值得一提的是 , 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渊源颇深 。 早在2015年 , 双方就合资成立了斑马网络 , 并共同打造了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 , 成为上汽集团智能化布局的重要节点 。 近期 , 除了入股智己汽车之外 , 阿里巴巴还参与投资了上汽集团旗下的出行平台“享道出行” 。
“跑步”入场
尽管筹备多时 , 但直到今年11月底 , 智己汽车项目才正式启动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查询工商管理信息系统 , 相关的企业实体尚未成立登记 , 目前相关业务主要是由上汽集团内部的部分人员在运营 。
智己汽车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目前团队共有约200人 , 主要是产品和技术创新研发人员 , 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达到1200人左右 。
不过 , 即便如此 , 智己汽车也在加速推动产品的上市 。 最新消息显示 , 2021年1月13日, 智己汽车将在上海中心举行新品发布会 , 届时 , A、B车将进行全球首秀;2021年4月 , 智己汽车还将携产品亮相上海车展 , 同时 , 其首款车型也将接受限量预订 。
这比之前传言的节奏还要快 。 此前有消息称 , 上汽集团“L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就会与消费者见面 。 “因为疫情、市场环境、竞争对手节奏等原因 , 这个项目在上汽内部拥有很高的权限 , 新车的进展也非常快 。 ”
上汽显然加快了智己汽车的推进步伐 , 在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的背景下 , 智己开始“跑步”入场 。 今年下半年 , 新能源汽车市场反弹 , 特斯拉长盛不衰 , 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销量也节节攀升 , 与此同时 , 国内各大传统车企也在新能源领域发力 , 相继推出定位高端的新品牌——若再不行动 , 上汽集团在这波浪潮中恐怕要落于人后 。
实际上 , 有分析认为 , 推出R品牌是智己汽车上市之前的“权宜之计” , 好让上汽不至于错失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升级大势 。 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上汽的官方认可 , 不过 , 在运营模式等方面 , R品牌也的确能够为智己汽车积累一定的经验 。
目前 , 智己汽车对外释放出的信息并不多 , 毕竟 , 产品的真容尚未露出 , 外界对品牌的印象也只停留在相对浅薄的层面 。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汽阿里再度“联姻”:挑战特斯拉冲顶新能源】12月17日 , 智己汽车举行了首次媒体分享会 , 向外界展示了其产品层面的技术储备以及设计理念 , 同时还有其格外强调的用户价值 。
产品技术层面 , 智己汽车与宁德时代正合作研发性能更高的动力电池 , 据称能量密度领先行业水平30%-40% , 最高可支持1000km的续航 。 此外 , 其还研发了全球首款量产装备的“无线充电”技术 , 配合自动泊车 , 将为用户实现“无感补能” 。
除了电池 , 智己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也研发了不少技术 , 如上述自动泊车 , 以及通勤路端间的“零接管”自动驾驶等 , 当然 , 还有智能汽车标配的可升级的灵活架构 。
不过 , 上述技术和功能并不会立即推出 , 从技术到落地 , 各自都有不同的时间节点 。 例如 , 2021年底 , 部分路段将实现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 部分商业中心也能开放自动泊车功能 , 而电池方面 , 目前仅知“无线充电”技术会在首款车型上装配 。
而用户共创 , 既是智己汽车企业形态创新的表现 , 也是其品牌基因的一个重要方面 。 据称 , 用户将成为智己汽车价值链的核心驱动 , 通过用户提供的大数据 , 智己汽车能够正向驱动产品的快速迭代 。
由此 , 智己汽车鼓励用户对产品进行高度自定义 , 用户也将成为企业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业务链的驱动者 , 日常用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将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自动化处理 , 推动产品迭代及品牌塑造 。
不过 , “用户共创”的概念并不新鲜 , 领克、WEY等自主高端品牌都在这个领域有所尝试 , 并在产品设计的前端就融入了用户的意见——智己在这方面能否真正形成品牌特色 , 还需要克服不少难关 , 比如技术上能否保证、机制上能否运行、规模上能否成型等等 。
(作者:彭苏平 编辑:张若思)
推荐阅读
- IT|上汽阿里巴巴等联手打造 智己L7 Beta体验版将下线
- 硬件|11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榜单出炉:上汽乘用车成绩亮眼
- 贺正|陈省身:21世纪的数学
- 21世纪经济报道|电商“失速” 代运营机构谋变
-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5G连接数已近4.3亿 加速探索垂直应用市场
- 思考|七宝德怀特“男神”教师:21世纪,千万别缺少这种底层思维
- 难题|全力突破21世纪最大数学难题,新入职华为数学家有多牛?
- IT|上汽奥迪Q6谍照曝光 有望搭载四代EA888
- 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快评:互联网“拆墙”是一个正和博弈
- 21世纪经济报道|被马斯克抛售后,特斯拉股价暴跌13%后企稳,背后有何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