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20年12月17日 , 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两部测量雷达圆满完成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返回跟踪测量任务 。 雷达对返回器返回过程进行高精度测量 , 并为指控中心提供实时测量数据 , 为前方搜救提供有效的目标落点数据 。
这两部雷达是探月工程三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主要用于完成各类返回器的跟踪测量任务 , 同时可以兼顾航天发射的轨道测量任务 。 距离落区较远的雷达主要用于黑障区至地面的跟踪测量 , 距离落区近的另一部雷达主要用于返回器发出信号后至地面的跟踪测量 。
返回器返回大气层时 , 与其周围空气激烈摩擦 , 会形成一个高温高压电离气体层 , 这个气体层像剑鞘一样包裹在返回器表面 , 隔绝返回器与地面测控站之间的通信联络 , 形成一个黑障区 。 这种危险的现象 , 会使返回器偏离预定的着陆区域 , 延误对返回器的及时搜索和救援 , 严重时还会危及飞行安全 。 当返回器有宇航员时 , 甚至可能危及航天员的生命 。
针对黑障区的雷达跟踪测量 , 23所雷达研制人员根据十多年神舟系列飞船返回任务保驾工作经验 , 在执行嫦娥五号回收任务前通过仔细分析引导数据 , 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 , 并配合用户针对返回任务中黑障区的跟踪测量做了充分的预案 , 着重针对黑障区内返回器对雷达存在隐身现象做了充分的准备 , 争取最大程度为返回器的回家保驾护航 。
凌晨1点 , 在嫦娥五号返回器进入雷达视场的第一时间 , 雷达就发现并捕获目标 , 整个任务过程中 , 雷达全程稳定跟踪目标 , 全过程实时向中心上报测量数据并预报返回舱着陆点 , 为返回器平安着陆后的第一时间搜救打下坚实基础 。 2020年5月 , 这部雷达就曾圆满完成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的回收任务 , 为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返回积累了黑障区跟踪测量经验 。
另一部雷达是回收任务最末端的跟踪测量雷达 , 它从返回器开伞后开始对目标进行测量 。
【任务|航天科工二院23所测量雷达“接”“嫦五”返回器回家】返回器进入返回轨道末端 , 利用着陆系统或滑翔飞行使返回舱软着陆的航行轨道 , 称为着陆段 。 在此阶段 , 降落伞对返回器的着陆安全有重要作用 , 但降落伞受风的影响比较严重 。 这一阶段一般雷达无法精确测量 , 而光学设备受天气、光线影响 , 无法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 , 这部雷达通过无源定位体制实现对返回器从开伞后至落地阶段的高精度定位 , 并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 站好回收任务的最后一班岗 。 作为第一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一部测量雷达 , 它为落点预报和返回器搜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文/陈佳佳) 来源:航天科工网站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恒星|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 吴佳栋|刚刚,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