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智慧助老需跨越“接入、使用、知识”三道“数字鸿沟”( 二 )
北京心语话剧团团长、执行导演刘文明今年开始做助老志愿者,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如何从智能手机小白到玩转互联网的助老志愿者 。 她说,越来越多专业团队进驻社区服务老年人,身边老哥哥、老姐姐们经常抱团学习,相互请教,最大优势是减轻年轻人负担,“虽然老年人年龄大,但心理不老,皱纹虽多,心态却好,谁说我们老,我们还要潇洒走一遭” 。
对于如何推行智慧助老服务,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智慧助老需要从小处着眼,落到实处 。 在他看来,“数字鸿沟”有三个沟: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需要媒体、学术界、政府、企业界、社会公益一起努力,有责任把老年人带入数字社会,让老年人健康安全用网 。 他特别点赞南方都市报,作为很青春的媒体,主办此类助老研讨活动特别好,让养老、助老年轻化,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
圆桌
智慧助老怎么做?学者与助老实践者共话助老趋势
关爱、包容、至慧、共情,以“实”助老,在学习中享老
12月23日,在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上,来自高校、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智慧助老研究者、实践者,围绕“助老服务模式创新与跨界深度融合”进行圆桌研讨 。 6位嘉宾还分别写了一个词,表达对于智慧助老的期待,让大家以“包容”“共情”心态,用“至慧”“关爱”老年人,以“实”助老,让老年人“在学习中享老” 。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智慧助老工程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各领域、全龄人口的系统工程,需要兼容并蓄 。 政府要规划,制订规则进行监督,企业要做好适老化产品服务,社会需要做好老年人与产品之间的沟通联系,包括培训等 。 家庭与个人需要代际支持、互助,形成老人终身学习氛围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苗文胜也表示,智慧助老是一个跨领域和融合创新的过程,政府应发挥撬动作用,更好吸引社会资本介入 。 适老化是融合创新的关键,应遵循老年人生活需求、使用习惯 。 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的供给,从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及应用试点等探索智慧助老产品研制 。
谈及智慧助老实践体会,“教爸妈玩手机”公益小组负责人、“麦龄”小程序创始人岑倩表示,老年人对数字化领域认知程度存在多个分层,助老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蓝马甲行动发起人、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蓝马甲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马琳表示,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讲课内容要及时更新,希望联合社会力量在社区、商超等各场景驻点,这是他们今后要重点发力与发展的方向 。
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教学管理负责人张翔宇提到了“智慧助老相关课程资源体系建设”,邀请教育部老龄办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框架 。 同时,对智慧助老工作优秀案例及课程资源等进行推荐,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
推荐阅读
- 办证|成都温江公安预约服务小程序上线 让智慧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 保障|【Touch Beijing 双语新闻】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开启 、非遗精品扮靓冬奥签约酒店场馆....
- 影像|智慧医疗需要这样的一片“云”
- 实时|智慧集市 大数据防控疫情
- 验收|正元智慧图智校园服务平台落地
- 保障|保障冬奥会通信“智慧大脑”顺畅运行,青年成中坚力量
- 硬件|松鼠Ai推出多款硬件产品,转型智慧教育、智能硬件、职教及海外业务
- 数据|平潭智慧体育公园投用
- 现场工程师|北京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启用
- 诊断|智慧医院如何“智慧”?“AI+医疗”助力解决分级诊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