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黎炫岐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来源:锌刻度(ID:znkedu)
宜家风格的书桌上 , 铺着一张干净的黑白调桌布 , 左侧是一摞书籍和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 , 右侧则是开着计时软件的iPad和装有热水的玻璃杯 , 正中间的高考计时牌前 , 摊开笔记本和电脑 , 以及彩色的荧光笔 。 拍立得、偶像的贴画或者一束干花似乎是无意撞入镜头 , 差点盖过贴在桌前那张“天道酬勤”的白纸黑字……
这是SAer汤蕊蕊在B站上刚打开的一则学习视频 , 而屏幕中这方书桌的主人已经是一位粉丝多达5万的学习博主 , 仅这一则视频 , 播放量就已达415.3万 。 在汤蕊蕊常混的“SA圈” , 这样的视频并不少见 。
SA , 即“study account”的缩写 , 是流行于网络的一种集体学习行为 , 所谓的“SA圈”则正是“Z世代”线上共同学习的大本营 , 他们在这里实时直播自习、分享学习笔记、安利学习神器等 , 热衷于将自己的学习记录多种形式分享在微博、B站和小红书等平台上 。
但是 , 当越来越多流量涌入圈子 , 一些改变悄然发生:SA博主们的视频里 , 笔记本电脑型号、iPad软件、翻译笔甚至电子灯逐渐成为了主角;SAer的关注点也从博主学的是什么 , 开始延伸到视频背景音乐是哪首歌 , 进入的是哪个软件的线上自习室 。
更关键的是 , 在线教育公司们也发现了这块适合营销推广的“宝地” , 频频借力“SA圈”话题活动或SA博主的推广 , 让自家的产品成为了“SA圈”常客……
变味SA圈:从“陪你学习”到“认真给你看”
汤蕊蕊入圈 , 是无意间在B站看见一段名为“陪你学习”的视频 , 这段长达三小时的视频里 , 只有一方书桌和干净的背景 , 以及不断翻动书页或停下记笔记的一双手 , 从头至尾无人入镜 。
在各种或精细剪辑 , 或夸张猎奇的短视频充斥的时代 , 这类几个小时间连背景都几乎不变的视频 , 似乎显得乏味而格格不入 。 但打开弹幕 , 汤蕊蕊看到了上千条评论覆盖屏幕 , “月考年段前四十!”、“期末要考到全班前三!”、“北大等我!”……
那一瞬间 , 正在准备高考的汤蕊蕊觉得 , “蛮热血的 。 ”
后来正式开始在微博的SA圈超话“study account”和“study with me”打卡 , 则是因为她班上的学霸朋友 , 会每天在话题讨论区发布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照片 。
于是 , 汤蕊蕊也常常去翻阅微博和小红书上的“SA圈”话题 , 并结识到许多分散在天南海北的高考生 。 他们互相在发布的学习贴或微博下加油鼓气 , 也会给彼此分享好用的教辅资料或者学习工具 。 当然 , 成绩的动态是最重要的分享内容 , 上升或下滑 , 都能引起SAer的共鸣 。
汤蕊蕊有样学样 , 开始把每月的复习计划置顶 , 再每日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学习笔记并配上话题打卡 , 内容包括当日学习的片段、学习的时长等 。 当然 , 为了好看 , 汤蕊蕊也开始选择彩色的荧光笔出镜 , 偶尔也有意无意在书桌的一角摆上新买的便利贴 , 或在iPad的侧边露出可爱的贴画 。
这的确让汤蕊蕊对学习这件事有了更大的兴趣 , “因为发布在圈子里的内容就会被别人看见 , 慢慢也会有一些学友关注 , 这种关注就类似监督 , 会让你更有动力坚持去完成计划 。 而且 , 为学习这件事增加了一些生活化的仪式感后 , 它就不再那么枯燥 , 反而看着自己的打卡天数增多 , 也多了些成就感 。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这里成为了汤蕊蕊们独特而热闹的学习社区 。 131.9万SAer或因为中高考 , 或因为考研出国 , 或仅是为了敦促日常学习而聚集于此 , 根据年龄段进入不同小组并寻找小伙伴 , 让微博超级话题“study account”常年在微博教育榜排行第一 , 阅读量达到86.4亿 , 发帖量多达百万 。
同样的内容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获得追捧 。 抖音的多个“study account”话题下有超20万个视频 , 其中最受欢迎的话题组总播放量达26.6亿次 , 快手上也有相关的12.6万个作品 。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文章图片
图2/5
各平台的“SA圈”话题和内容
平台不同 , 相关作品的呈现略有差异 , 但伴随着圈子越来越大 , “现象级”的变化开始发生——“学习”本身似乎被滤镜、摆桌等一系列“仪式”所淡化 , SAer们的互动也开始延伸至“学习”之外 。
如今你随便点开一些热度较高的学习笔记或视频 , 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如果是视频 , 则多半少不了白色的“鸡汤字幕” , 桌面要整洁有布置 , 手写的笔记要工整 , 连播放的背景音也最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如果是图片 , 那一定少不了偏粉调或其他冷色调的滤镜 , 搭配着可爱的字体标签 , 而作为主体的手写笔记或电脑桌面 , 也一定要字迹好看排版悦目……
而SAer们的关注点也逐渐从学习本身 , 转移到书桌一角那支护手霜、阅读架的链接、同款文具的型号 , 甚至是正式开始学习前泡的那杯茶……
有SAer自嘲圈内称 , “学习五分钟 , 拍照P图三小时 。 ”也有人在评论区直言 , “点开前以为是来看别人怎么学习的 , 点开后却买了一堆文具 。 ”
于是 , 一部分觉得SA圈变味了的SAer选择了离开 , 汤蕊蕊就是其中之一 。 “如果没有一手好字 , 干净整洁并精心摆放的桌面 , 齐全的学习设备 , 你能寻找到的学友就寥寥无几 。 ”汤蕊蕊发现 , 在愈发强调仪式感的SA圈 , 她难逃裹挟 , 而如果需要更在意学习笔记的外观和仪式感 , 又很耽误时间 , “有种虚假努力 , 认真给别人看的感觉 。 ”
学习网红们开始“变现” , 一起学习还是一起“种草”?
当汤蕊蕊们先后逃离时 , 却有越来越多的“学习博主”火了 。
此前有报告统计 , “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主播/网红”以54%的绝对优势荣登榜首 。 而成为学习网红 , 似乎正在成为他们通往网红路上的另一条突围之路 。
SA圈的大热 , 给了“云学霸”们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机会 。 以B站较受欢迎的学习红人为例 , 有以分享学习方法为主的干货型UP主 , 例如英国的@RubyGranger;有实时学习型的直播UP主 , 例如 , 初三的@ _二晗_;还有以Vlog为主要形式记录学习日常的UP主 , 例如准高三生@瓜哥Melon 。
而学习博主们分享在平台上的内容 , 则更加精致 , 他们试图把沉浸学习的氛围和场景进一步延伸 , 比如吃饭、追剧、冲奶茶 , 都可以摆在镜头前 。 按照曾试图成为学习博主的June所言 , “这些博主作品的形式或仪式感 , 就是万千小博主们模仿的标杆 。 ”
但形式只是涨粉标准之一 , June总结学习红人的标准:除了坚持更新、字迹工整、摆桌精致和整理笔记厉害等基本条件 , 还得有特殊标签傍身 , 比如“学渣成功逆袭” , “考研复试成功上岸” , “剑桥学霸”或是“24小时不停歇学习”等 。
据B站数据可以发现 , 过去一年(2018年)已有1827万人在B站学习 , 相当于2018年高考人数的两倍 , 而从电脑端看B站直播区 , 同一时间就有超过600位主播向观众们展示着自己的学习过程 , 他们凭借各自不同的吸引点 , 为镜头后的观众创造出一块又一块专属学习的平台 。
为了成为一名学习大博主 , 刚中考完升入高中的June , 开始一边在圈里更新动态 , 一边通过互粉、抽奖等方式努力涨粉 , 再积极跟粉丝互动以稳定流量……“但涨粉并不容易 , 优质博主太多了 。 ”June告诉锌刻度 , 许多小博主都和她一样 , 渴望和大博主互粉从而迅速涨粉 , 但大博主们却更希望被品牌方关注 , 从而接推广变现 。
这意味着 , 一部分学习博主们和其他内容领域的博主一样 , 在吸取了领域内的大量流量之后 , 正走上“商业化”的变现之路 。
考研期间在微博上关注了许多SA圈博主的莫林告诉锌刻度 , 这些博主变现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直接出售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源 , 二是接商业推广 , 推广的内容则小至文具盒、荧光笔、计时器或app等小工具 , 大至翻译笔、iPad或笔记本电脑等智能产品 。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文章图片
图3/5
一些学习博主接广告引发争议
比如 , 有着40万粉丝的博主“是盈子哟” , 先是以137分的英语高考成绩为由给粉丝开办英语班 , 随后开始接大量推广 , 最近甚至开始推广宿舍收纳和奶茶;而在B站上拥有超20万粉丝的up主“吴悠”直接成为全职博主并注明“合作私信” , 发布的视频里也不乏“好物推荐”一类的内容 , 其中则包括相机、iReaderSmart电子阅读器等电子产品 , 评论区还会有“课代表”专门总结视频内提及的产品 。
尽管这引发了众多SAer的不满 , 并在“藏于冰岛”等博主因身份、offer造假等质疑“翻车”后 , SA圈也曾试图集体自省 , 但有流量的地方 , 必然有“变现”的诱惑 。
“说到底 , 在流量和内容为王的时代 , 不论是美妆博主还是学习博主 , 只要能吸引流量 , 品牌方就很容易找上门来 , 而博主们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份红利 。 ”June坦言 , 自己的微博经营到上千粉丝 , 就已经有一些小品牌找上门来 , “花一笔不算高的合作费 , 他们就能收割不少我粉丝的钱 。 而对我自己而言 , 其实除了稍微掉粉 , 也没有别的损失 。 ”
盯上这片流量池的教育企业 , 从幕后到台前
回溯SA圈延伸出来的这条推广营销利益链 , 根源或许还是在于 , 资本看上了这片流量池 。
首先盯上这里的 , 主要是软件类的品牌 , 比如Timing、番茄todo、forest等计时、线上自习软件或是喜马拉雅外语专辑的VIP卡等付费产品 。
这一类以计时、组团、打卡为主要功能的自习类手机App很大程度上 , 正是对SA圈平台的一个延伸 , 主要功能也多为帮助有需求的用户实现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打卡进行学习 。 而这些软件的不少付费会员 , 都是通过SA圈了解后而来 。
其中 , Timing在聚集了大量流量后 , 已经开始弱化自习标签 , 举起「线上学习社区」的旗帜 , 用大量的视频信息内容填充首页 , 并开始打造自己的KOL , 为「知识付费」开路;CoStudy则采取了游戏风格设计 , 用游戏设计搭建还原城市线下自习室的场景 , 用2D的画面 , 将线下自习室的外部空间和内部设计完成一定程度的还原 , 给用户以“云同桌”的陪伴感……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文章图片
图4/5
出现在学习博主分享贴里的学习软件
这类软件主要依赖会员付费来变现 , 例如番茄todo季度会员卡的售价在10-20元的区间内;costudy自习室季卡约为40元 , 通过充值会员均可以获得产品功能的解锁和没有限制的使用次数 。
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 , 主打学习效率的移动互联网产品Timing母公司上海学无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已获得经纬投资 , 投资金额不详 。
紧接着 , 一些在线教育科技公司也开始试图打造“SA圈”延伸的垂直社区平台 , 比如在2020年9月 , 学而思网校推出了线上自习室功能 , 面向K12阶段的学生提供线上自习室服务 。
“大博主最初开始接广告 , 是不怎么筛选的 , 有品牌找可能多半都会接 , 不管是不是跟学习相关 。 因为当时可能还没有多少教育科技公司注意到这个圈子 , 而且当时的博主们粉丝规模也算不上太大 。 ”莫林目前作为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 , 又一次将目光转至这个自己曾关注已久的圈子 , 并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 其中一点便是SA圈的一部分学习博主们 , 开始学会筛选对接合作的品牌方 。
“他们会更倾向于与学习相关 , 且最好价格不过于昂贵的品牌 , 所以出现了许多学习付费软件的推广 , 或者电子辞典、词典笔等新一代工具型较强的电子硬件 。 ”莫林分析 , “毕竟 , SA圈博主能更好地为学习类品牌筛选用户 , 在这里做推广营销 , 算得上精准投放;而与学习相关的品牌 , 也能植入得更自然 , 粉丝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 ”
另一个变化则是 , 从藏在幕后仅靠博主种草推荐 , 品牌方开始借学习博主之力 , 更积极地在圈子里活跃 , 主动发起一系列“打卡活动” , 从而扩大曝光率 , 吸引流量 。
以近年来在教育硬件赛道上领跑的词典笔为例 , 锌刻度搜索发现 , 网易有道、阿尔法蛋和搜狗的词典笔先后面市并更新换代时 , “词典笔”一度成为SA圈的关键词 。

|被在线教育公司盯上的“SA圈”:陪你学习,还是卖货给你?
文章图片
图5/5
教育硬件品牌发起打卡活动
阿尔法蛋词典笔日前在小红书上发起视频笔记打卡的活动 , 打卡满足条件可免费领取词典笔;有道词典笔则在上市一周年时联合微博上的study account小组开启了“不打烊充电站”百天打卡免单活动;而糖猫词典笔 , 也常常在学习博主的推荐分享贴中出现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莫林和June认为 , “SA圈的推广营销正和美妆圈、美食圈一样慢慢规范化 , 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无法避免的过程 。 ”
但汤蕊蕊却不愿再回到这个“不再纯粹的圈子” 。 在她看来 , “粉丝流量和商业变现已经改变了SA圈存在的初衷 , 收割流量成为暗涌的风气后 , study不再是重点 , 博主们如何经营account并利用其获取利益 , 反而成为了关键 。 ”
“很难分辨出 , 你信任的学习博主究竟是想和你一起学习 , 还是仅仅想帮品牌方收割韭菜 。 ”汤蕊蕊称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章均使用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