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

全球市场分析机构IDC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39.3亿美元 , 同比增长26.8% 。
“我们预测 , 今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整体规模约为63亿美元 , 2024年将达到172亿美元 。 ”IDC企业研究助理副总裁周震刚接受经济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目前 , 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占整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的87%以上 。 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将保持高速增长 , 并将在2024年达到78亿美元 。
数据资源、运算能力、核心算法构成了人工智能的三大基本要素 , 这三大要素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 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认为 ,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突飞猛进地发展 , 越来越多的模型训练需要巨量的算力支撑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 , 算力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 。 算法、数据、算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 。 当前 , 人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人工智能化正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并重塑产业 。
“目前 , 中国整个IT行业支出约为美国的40% , 但服务器计算能力约为美国的60% , 人工智能的算力支出大约是美国的80% 。 从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发展来看 ,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占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 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 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最前沿的创新能力 。 ”周震刚说 。
据介绍 ,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庆 。 此外 , 多个城市在自身产业优势及各种因素推动下 , 人工智能应用取得较大进展 。 例如 , 东莞的智能制造、武汉的智慧医疗、合肥的智慧农业等 ,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正在遍地开花 , 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结合城市特点的人工智能示范区 , 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
从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来看 , 与2019年相比 , 互联网仍然保持第一 , 电信和制造行业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 市场潜力预计将有较大的提升 。 2020年上半年 , 医疗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 , 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也促使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渗透度超过教育行业位列第七 。
除了人工智能投入相对集中的行业外 , 在业务需求的推动下 , 很多碎片化应用也开始被广泛使用 , 并辐射到现代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电力等多个领域 。 整体来看 , 包括生物识别、智能客服、精准营销在内的通用型应用场景已经具有相当的成熟度 , 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已经从通用应用场景渗透到更多行业特定场景 , 产业人工智能化已经从早期的试点逐渐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刚需 。
未来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有哪些重要趋势?周震刚认为 , 人工智能芯片将继续呈现多样性发展 , 图形处理器依然是数据中心加速的首选 , 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将在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 , 是整体服务器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算力会逐渐向边缘渗透 , 到2023年 , 近20%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服务器将部署在边缘侧;人工智能云服务成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2018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93.6%;人工智能基准测试逐步完善 , 不仅能为企业的成本效益提供参考 , 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
IDC的调研结果显示 , 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3年内使用人工智能 , 而74.5%的企业期望可以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 。 未来 , 随着更多规模化、普惠型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建成 , 整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企业的刚需决定人工智能发展前进的速度 , 新型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则为人工智能发展拓宽道路 。
【应用|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缺乏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算力基础设施存在不足、人工智能应用方案的成本过高等因素是绝大部分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因此 , 社会服务主体在推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时 , 要充分考虑企业目前面临的需求和痛点 , 与人工智能生态合作伙伴以及关键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商通力合作 , 共同构建加速产业发展的平台 。 ”周震刚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