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注意力使用不完全报告( 九 )
文章图片
错误的注意力分配方式——先做乱七八糟的杂事 , 打散了注意力主体 , 导致可以分配给主要工作的注意力不足
文章图片
吃青蛙理论的本质是让主要精力与主要工作达成匹配 , 避免因为次要工作消耗了主要精力 , 导致注意力被打散的情况发生提升工作难度
在实际工作中 , 不是每天都有复杂或者困难的工作要做 。 很多时候 , 每天的日程就是一堆琐碎事务的集合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会使用吃青蛙理论的衍生技巧——提升工作难度 。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想起一件非常紧急且还没完成的事 , 然后马上就开始着手追赶 deadline 。 在这个过程中 , 你会推掉一切打扰你的人和事 , 并且调动大脑的全部专注力 , 飞快地把工作完成 。
如果逆向解构这个过程就不难发现 , 你之所以可以快速进入一种极致专注状态 , 原因在于工作的难度突然上升了——你需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以前一两天才能搞定的事务 。 在这样的前提下 , 你的全身都进入了一种类似应激的状态 , 大脑也开始全速运转 , 让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 避免挨骂 。
应激状态是无法持久的 , 你也不能做每件事都强迫自己马上搞定 。 不过 , 背后的原理却可以借鉴——在工作中主动提升难度 , 可以让你的大脑投入更多精力用于思考 , 你的专注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
提高工作难度的具体方案要根据你所做的工作灵活变通 , 通常来说 , 我提高工作难度的方式有两个方向 , 分别是「做多」和「做细」 。
「做多」指在规定的工作量基础上给自己增加额外的任务 。 以少数派的一项常规工作——编辑社区文章——为例 。 按照我派的推荐规则 , 由社区推荐至首页的文章 , 责编通常只需要进行排版、错别字方面的修改 , 不需要调整原文内容 。 但我通常会在基础工作之外帮作者微调一下语病和表达 , 让整体观感更为通顺 。 此外 , 我也会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重新制作文章题图 , 甚至帮作者换掉原文中清晰度不够高的图片 。 这项额外工作大概要多花时间 20% 到 30% 的排稿时间 , 但我的工作状态却从「简单改改」变成了「全情投入」 , 投入度和工作成果都截然不同 。
「做细」指在工作中更加细致地解构工作内容 , 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 以剪辑少数派的播客为例 , 大部分播客制作者都会在所有剪辑工作完成后统一进行一个名为「压缩」(compress)的步骤 , 目的是防止某些高音响度突然提升 , 影响听感 。 但我则会针对每一条音轨单独压缩 , 并且匹配每个讲话者适合的压缩强度(因为压缩也有类似调节 EQ 的效果) 。 从结果上来看 , 这样的调整其实差别不大 , 但分轨操作可以让我在执行剪辑工作时思维更有条理 , 也会因为要为嘉宾匹配合适他的音色而更为仔细地收听音轨内容 , 提升了我的专注程度 。
推荐阅读
- 安全|杀毒软件诺顿360自带挖矿功能被批 厦门大学示警:慎重使用
- Google|拆解报告:Google谷歌30W PD快充充电器G9BR1
- 职场|合合信息旗下扫描全能王发布年度报告,全年用户扫描超过10亿次
- AI|报告称人类在预测天气方面仍明显优于人工智能
- 新浪科技综合|2021年度全球海洋变暖报告发布:海洋增暖又双叒叕破纪录
- 快科技2018|曝三星Galaxy S22系列处理器变了!全部使用高通骁龙8
- 财联社|鲍威尔称美联储的数字货币报告“准备就绪”
- 安全|Check Point安全报告显示去年企业受到的总体网络攻击量有明显增加
- AMD|AMD CEO确认Zen 4将使用优化后的台积电5纳米节点
- 数字货币|研究表明相当多的比特币持有者愿意使用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