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注意力使用不完全报告( 七 )
文章图片
将主要窗口最大化 , 以引导注意力焦点 。 其它辅助工具以小窗口的方式悬浮摆放 , 或通过启动器、菜单栏等呼出 , 避免占据窗口主体
避免在多个主窗口之间切换的目的是减少跳出主窗口的次数 , 不给注意力被其它元素吸引走的机会 。 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 尽可能使用 app 的全屏模式 , 增加切换窗口的视觉和操作成本 , 逐渐习惯在一个单一窗口中使用工具的感觉 。
建立心理路径
在准备这期选题时 , 我在少数派会员话题群发起了关于专注度的问题征集 , 也询问了不少同事和朋友对于专注力缺失的困惑 。 在所有的困扰中 , 反馈最多且最集中的问题是「使用社交工具很容易打断当前的工作思路」 , 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 app 内部的路径中断 , 譬如你想跟小张对接一下工作安排 , 打开微信之后发现有三条来自小王的消息 , 回复之后你就完全忘记了要找小张聊天这回事;其二是 app 之间的路径中断 , 譬如你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商品 , 想上淘宝搜索一下 , 但退出微博、打开淘宝之后 , 虽然只过了短短的几秒钟 , 却已经忘记了自己要搜什么 。
如果你认真阅读了上文提到的关于记忆和专注的原理就不难明白 , 我们大脑的临时缓存能力就是这么脆弱 , 连几秒钟的事情都无法保持连续记忆(金鱼:嘻嘻) 。
随着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 , 我也受到了类似困扰 。 在结合了和专注力相关的知识与个人实践后 , 我得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建立心理路径 。
建立心理路径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学术 , 实操起来却很简单:利用大脑喜欢追踪简单目标的特点 , 先在心里确认自己要做的事——哪怕是件小事——然后再执行具体动作 。
以用微信回复工作消息这件事为例 。 如果你打开微信的目的是找小张对接一项事务 , 那在点进微信前先深吸一口气 , 同时在脑内跟自己确认一下「我要找小张聊工作」这个目标 。 之后再打开微信 , 无视一切红点、提示或消息推送 , 通过搜索框找到小张的名字 , 点进去把你要发起的话题告诉对方 。
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了 , 大脑就会自动建立「找小张聊工作」这个任务的标记 , 你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记着它 , 大脑和身体都不容易脱线 。
文章图片
建立心理路径(右)的原理是利用大脑喜欢简单目标的特性 , 先建立一个临时目标 , 然后屏蔽一切干扰直奔主题 , 避免被中间流程打扰
推荐阅读
- 安全|杀毒软件诺顿360自带挖矿功能被批 厦门大学示警:慎重使用
- Google|拆解报告:Google谷歌30W PD快充充电器G9BR1
- 职场|合合信息旗下扫描全能王发布年度报告,全年用户扫描超过10亿次
- AI|报告称人类在预测天气方面仍明显优于人工智能
- 新浪科技综合|2021年度全球海洋变暖报告发布:海洋增暖又双叒叕破纪录
- 快科技2018|曝三星Galaxy S22系列处理器变了!全部使用高通骁龙8
- 财联社|鲍威尔称美联储的数字货币报告“准备就绪”
- 安全|Check Point安全报告显示去年企业受到的总体网络攻击量有明显增加
- AMD|AMD CEO确认Zen 4将使用优化后的台积电5纳米节点
- 数字货币|研究表明相当多的比特币持有者愿意使用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