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钢琴家傅聪感染新冠去世,系傅雷之子
当地时间12月28日 , 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去世 , 享年86岁 。 阿格里奇基金会转发了傅聪离世的消息: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 他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音乐家 。
文章图片
图1/4
阿格里奇基金会转发了傅聪离世的消息
钢琴家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 , 也被誉为“中国的钢琴诗人” 。 年轻时 , 他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一战成名 , 他对肖邦作品的权威演绎举世公认 , “他的肖邦 , 是最真挚、最诗意、最纯洁动人的 。 ”钢琴家李民铎评价 。
肖邦成了傅聪最重要的标签 , 然而 , 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仅限于肖邦 。
傅聪1934年出生于上海 。 他从小对音乐的感受力特别强 , 父亲傅雷感觉他在这方面有潜质 , 也许能有所发展 , 就让他学了钢琴 。
文章图片
图2/4
1985年5月9日傅聪于上海音乐厅举行肖邦作品音乐会 , 半场是独奏曲目 , 另外半场是他与陈燮阳指挥的上交合作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 李严欢 供图
傅雷曾经这样写道:“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 , 站在小凳上 , 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 , 就爱听古典音乐 。 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 , 不论是声乐是器乐 , 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 , 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 , 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 。 ”
幼年时的傅聪曾师从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 。 1954年8月 , 傅聪受中国政府派遣 , 赴波兰留学 。
1955年 , 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波兰华沙举行 。 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 , 傅聪经过三轮比拼获得三等奖 , 并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 , 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 。 也是从这一届开始 , “肖赛”在中国钢琴学习者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肖邦写过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 , 不同于他那些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 , 他的《玛祖卡》被认为 “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 。 傅聪斩获《玛祖卡》演奏优秀奖 , 意味着他对肖邦作品的诠释 , 得到了很多肖邦专家、前辈大师们的肯定 。
“在他之前 , 这个奖从来没有授给过斯拉夫体系以外的钢琴家 。 肖邦所有作品里面 , 《玛祖卡》是最有民族性格的 , 当时很多评委都说 , 他弹《玛祖卡》比波兰人还波兰人 。 ”乐评人李严欢形容 , “他把每一首《玛祖卡》都弹成了高度艺术化的精品 , 将肖邦音乐里的舞蹈性和诗一般的意境完美结合 。 ”
文章图片
图3/4
1982年12月6日傅聪于上海音乐厅 , 与曹鹏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李严欢 供图
1950年代末 , 傅聪离开波兰 , 开始长居英国伦敦 , 1979年首次回国 。
1980年代国门大开 , 傅聪常常回国演出和讲学 , 回上海演出基本都在上海音乐厅 。 1998年10月 , 上海大剧院落成不久 , 傅聪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演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肖邦作品 , 指挥为余隆 。 2001年 , 为纪念傅雷夫妇逝世35周年 , 傅聪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 。 2006-2009年 , 他几乎每年都会登台上海音乐厅 。
人们最早把傅聪称为“中国的肖邦”“中国的钢琴诗人” , 然而 , 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肖邦 。 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 , 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 , 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 , 都在他擅演的范畴 。
“我没有说不爱肖邦 , 但我是音乐的奴隶 , 我希望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肖邦这一个瑰宝 , 我还想做得更多 。 ”傅聪说 , “作曲家有所不同 , 每个人都有独创的个性;而对于演奏家来说 , 他们在弹奏作曲家的作品时 , 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 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灵魂 , 去把很多很多音乐家的灵魂再现出来 。 ”
“他非常喜欢莫扎特 , 他对莫扎特作品的解读 , 和他演绎肖邦作品的地位是一样的 。 ”李严欢记得 , 1998年以后 , 傅聪在上海的公开演出里 , 只弹过四首钢琴协奏曲 , 且均为莫扎特作品 。 他曾说 , “能够进入莫扎特协奏曲的‘世界’ , 就是真正进入了莫扎特的‘世界’ , 因为它真正代表了莫扎特 。 ”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很‘歌剧化’ , 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音乐主题 , 就像歌剧里不同性格的人物 , 你听他弹那些主题 , 仿佛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在你面前 , 都被他演活了呀!像是莫扎特歌剧的一种索引 。 ”
李严欢回忆 , 有一回上大师课 , 傅聪示范了莫扎特《第十八钢琴协奏曲》 , 仅仅是第一乐章开始那几小节 , 他的演奏已将莫扎特时而戏谑、时而又故作深沉的情绪变化 , 生动地、丰富地展现出来 。
“当时他之所以示范这个部分 , 就是为了说明莫扎特音乐中的情绪变化之快 , 几秒钟 , 可能就会从‘笑嘻嘻’变成‘哭丧着脸’ 。 ” 李严欢说 , 这两个词 , 傅聪其实都是用上海话——“什特嘻嘻”和“哭出乌拉”讲的 。
上课时 , 老派的傅聪经常会蹦出一些老派的上海话来 , 比如“寿头刮气” , 也就是“傻乎乎” , 他还管“大拇指”叫“大指拇” , 也是沪普 。
他还常常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 , “这首 , 你们有没有听过玛塔弹?”玛塔便是玛塔·阿格里奇 , 傅聪与这位钢琴“女祭司”相识多年 , 不仅艺术上彼此敬重 , 私下里也是交往密切的知己 。
文章图片
图4/4
1988年 , 第十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 , 傅聪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 。
得益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 , 傅聪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 , 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 。
他曾说 , 贾宝玉加孙悟空 , 就是莫扎特:一来 , 莫扎特是赤子之心 , 他的音乐里有一种博爱 , 有一种大慈大悲 , 这一点和贾宝玉是一样的;二来 , 他千变万化 , 你给莫扎特一个主题 , 他就能编 , 要怎么编就怎么编 , 而且马上就编 , 这个本领就是孙悟空的本领了!而且他非常俏皮 , 他的幽默充满了温柔 , 有一种童真 。
“莫扎特的音乐是那么的亲切 , 那么的平易近人 , 可是它里头有无限的想象 , 充满了诗意 。 所以我说莫扎特是‘中国的’ , 他跟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 中国人应该比任何民族更懂得莫札特!”他说 。
和学生聊到德彪西的音乐时 , 傅聪指着墙上黄宾虹的梅花图说 , “德彪西的音乐跟中国的画一样都是讲究意境的 , 画家虽然画的是梅 , 但传达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 , 与更高深的意境有关 , 德彪西的音乐也是这样 , 如果理解为只是为了描绘标题中的景致 , 那就是一种肤浅的理解方式了 。 ”
晚年时期 , 傅聪又开始迷恋海顿 。
2009年5月 , 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 , 傅聪在上海音乐厅献演了整场海顿作品 , 并将海顿称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 。
傅聪认为 , 海顿拥有很高的智慧和境界 , “跟土地很接近 , 很质朴 , 不像莫扎特的作品那样一听马上就有感受 , 也不像肖邦的作品那样在旋律上很有特点 , 你要是体会出他音乐深处的奥秘 , 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 音乐家里恐怕没有人比海顿更懂得幽默 , 莫扎特的幽默是笑中含泪的 , 而海顿是真正的幽默 。 他是个老顽童 , 一直到老年童心都还在 , 天真无邪 。 ”
带过几届大师班后 , 傅聪甚至认为 , 看一个学生的音乐才能 , 就看他弹海顿的奏鸣曲 , “你可以马上看出这个孩子的想像力 , 以及对音乐直感的能力 , 或者是理解到什么程度 。 ”若想将海顿的奏鸣曲演好 , “一方面是理解 , 一方面是想象 。 ”
“他不喜欢勃拉姆斯 , 他说 , 舒曼的疯是真疯啊 , 勃拉姆斯的疯呢是装出来的 , 也有一点受他父亲影响 。 ”李严欢说 , 傅聪对很多钢琴家喜欢的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 , 也不太感冒 。
早年 , 傅聪和上海交响乐团多次合作 , “2013年曾邀请他独奏 , 想再续前缘 , 后来取消了 , 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 。
【澎湃新闻|钢琴家傅聪感染新冠去世,系傅雷之子】2014年11月15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 傅聪举办了 “完全肖邦”钢琴独奏音乐会 。 演奏肖邦闻名的傅聪又回到肖邦 , 用全场肖邦曲目(二十四首练习曲)和乐迷们共庆80岁生日 。 这也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
推荐阅读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飞船|2021中国航天年度照片,每一张都让人心潮澎湃
- 手机|小米将五年研发投入翻倍至千亿“死磕技术” 自研芯片澎湃P1主攻充电续航
- 宝将|相互宝将于明年1月关停,华为回应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俞敏洪正式进军直播带货,台积电1nm工厂敲定,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新闻|倒计时3天的澎湃新版块,背后是百年“烧脑”史
- mAh|?小米12Pro正式发布 搭载自研充电芯片小米澎湃P1
- 摄像头|小米 12 Pro 首发图赏:用清淡的素皮,包裹澎湃的骁龙
- 新闻|小米正式发布MIUI 13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