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二 )
北京自然博物馆设计了一门课程 , 叫“龙鸟之争” , 重现了当年科研人员对中华龙鸟究竟属于鸟类还是恐龙的争论 。 整个过程中 , 他们借助教具辅助教学 , 让学生可以观察和实践;采用小组学习制度 , 让学生能够展开讨论;还制作了课程单 , 一步一步引导教学 。 赵洪涛说 , 设计这样的课程就是希望学生能大胆质疑 , 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 , 并在小组合作中 , 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 , 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
找到历史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联
自然博物馆 , 科学性质本身就强 。 那么 , 在拥有厚重历史的故宫博物院 , 又该怎么开展科普教育?
研讨会上 ,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宣教部主任果美侠说 , 在做科普研学项目时 , 他们也尽力在历史文化和科技之间寻找关联性 。 在科普研学方面 , 故宫开发了15套课程 , 分成建筑与工程、装饰与设计、藏品与陈设三类 。 紫禁城的桥、石子路、大水缸以及脊兽都成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 “在这样的科普研学课程当中 , 我们希望以历史文物藏品为依托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比如说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演绎、分类、联想、辩证等综合能力 。 ”果美侠说 。
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是故宫的合作伙伴 。 该集团副总裁、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刘欣说 , 常有家长问在故宫能学什么 , 怎样学 , 学了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
刘欣总结 , 从故宫能挖掘出3个与科学教育直接结合的点——特定条件下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精神 , 以及建立科学历史观 。
“我们所有课程中的问题都可以看作一个限定条件的问题解决项目 。 ”刘欣介绍 , 在讲故宫防火设计时 , 孩子会觉得 , 当年的人怎么这么“傻” , 今天我们灭火多么方便 。 但如果让孩子回到特定历史年代 , 他们能怎么做?他们能比古人做得更好吗?在这种换位思考中 , 孩子们能明白 , 今天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进步 , 在历史发展中 , 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而且 , 孩子们也会理解客观局限性对思考判断的影响 , 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被局限的情况 , 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事物 。 “不盲从权威 , 不断转化思维 。 ”刘欣说 , 这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
赵洪涛表示 , “双减”了 , 更需要推动在场馆开展的科学实践教育 。 对于博物馆来说 , 可以基于博物馆展览、藏品、专家、馆外自然保护区、化石发掘地等资源 , 针对不同受众 , 设计实施系统、多元、规范的教育体系 , 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博物馆故事、主题讲解、展品探究、实验室探究、科学表演、科学绘画、主题讲座等 。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和尝试怎么系统化建设教育体系 , 并且会一直努力下去 。 ”赵洪涛说 。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真·网红”马斯克:一个特斯拉哨子30万,大红内裤遭秒光
- Samsung|三星电子延迟发布最新智能手机AP“Exynos 2200”
- 安全|温州一超市遭“比特币勒索病毒”攻击,储值系统瘫痪
- 大餐|把温暖“爱心餐”送到防疫一线 美团助力天津抗疫
- 一财网|28页文件“上书”英国监管机构 英伟达收购Arm进入最后博弈
- 产业|“抢早”打下第一桩!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强势开局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张江|人工智能岛:洞见未来,高能“岛核”带动周边
- 建设|上海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将建“AI公园”
- 架构|一“融”解千愁,SASE因何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