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否已迎来“风口”?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将给农业带来什么变化?在日前举行的“智慧农业 产业共生”农业社会化服务大会上 , 农业领域的部门负责人、农业市场专家、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代表等200多人汇聚一堂 , 从产业链顶端到末稍进行了探讨 。
【市场|农村万亿级“蓝海”市场迎来无人机元素】目前 , 我国有2.87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 普通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许多新问题 , 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越来越多 。 与会专家认为 ,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是解决中国人多地少问题 , 实现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方式 。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 预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万亿元以上 。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孙中华在会上指出 , 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 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集聚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 , 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深化发展 , 能够帮助小农户克服在对接市场、先进技术应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劣势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一级巡视员张元宗在会上表示 ,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 , 各类新型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 服务领域不断向纵深拓展 ,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服务模式 , 合作经济组织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 “要重视发挥好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的平台作用 , 着力延伸服务链条、扩展服务区域、扩大服务规模 , 使其成为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 。 ”张元宗说 。
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基于庞大系统资源 , 依托现代农业生产资料、智能农业技术、供销农服合作社网络等融合了线上线下 , 目标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农服生态系统” 。 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秘书长许小华介绍 , 这一生态系统在线上以“互联网+科技+服务+生产数据+销售信息”供销农业云为平台 , 完成人与人、人与产品、人与资源、生产与数据、销售与渠道的共享;在线下则以全国供销合作社下沉市场及“优农优品”农产品销售网络为支撑 , 实现农业产业全链条服务 , 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国18个省82个市县落地开花 。
据了解 , 这块“蓝海”并非只有供销社系统在深耕 。 大量工商资本纷纷投身农业 , 主要有两大方向 。 一部分是聚焦农业生产端 , 一些房地产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在农业领域布局 , 目标是生产出好产品 , 卖出好价钱 。 另一部分则聚焦农业服务端 。 这些企业的做法通常是 , 在全国布局建立技术服务中心 , 提供农业生产性托管服务 , 如中化农业的“中化MAP”模式 , 金正大集团推出“金丰公社”模式 , 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推出“田田圈”模式等 。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李宪宾认为 , 随着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变 , 并与服务业融合度越来越大 , 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 , 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 。 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 , 打破了原有第一、二、三产业的分界线 , 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链条及业态形式 。
大会上 , 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还发布了2021年发展战略 , 提出为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民提供“机药肥一体化”统防统治、产品配送、订单种植、农产品营销等服务 , 以及提供“零差价”农资和农机产品 。 同时 , 联盟还将协调资源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新模式、新产品、无人机驾驶员、种植技术等培训服务 。 大会由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主办 , 万联农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别支持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乔金亮)
推荐阅读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市场|因时乘势 奋进启航|写给2022年的一封信
- 教父|“博客教父”方兴东抢先体验荣耀Magic V,独创技术加持或成折叠屏市场拐点
- 市场|摩托罗拉新机g71发布,主打强续航,起售价1699元
- 市场|三星可折叠手机今年销量突破 800 万部,是去年的四倍
- 赛道|声网发布实时互动场景创新生态报告,预测RTE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 业绩|用Mac业绩说话!苹果摆脱英特尔,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一步
- Waymo|PayPal CEO:积极在日本展开收购,开拓支付市场;网易入股虚拟数字研发商世悦星承 | 思维独角兽